第11章 第11章
A+ A-

“怎会在大明时代,反而全是平庸之辈?所以这种情况绝不可能发生!”

他斩钉截铁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假如按照老四朱棣的观点,像李文达这样的优秀读书人今日就不会出现在客栈之中。

朱标细细琢磨了许久,才再次开口:“尽管老四的推测不大可能,但他确实启发了我一个新的思路。”

“来应天府参加考试的学子们,纵使个别才疏学浅,但总体水平不应被低估。”

他强调,“问题可能出在我们筛选进士的过程中。

虽然过万学子通过了乡试,但他们之间的差异依然存在。”

“设想一下,如果最具天赋、最富才华的那一部分学子未能脱颖而出,而选拔上来的却是平庸之辈,那么确实难以称之为盛世。”

朱标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从这个角度看,确实难以定义为盛世。

短短时间内,他已在脑海中构想了多种可能,这只是其中较为缓和的一种。

朱樉听到这个说法,眼中掠过一抹震惊:“这意味着……”

朱标打断了他:“先别着急下结论。”

他提醒道,“此次恩科的主考官是刘三吾,他德高望重、才学卓越,更是国子监监正,没有动机去做那样的事情。

或许先生的视角比我们更宽广深远。”

朱标将目光移向远方的客栈,心头涌上一丝不安。

沈飞曾让他们静待三日,三天后便是放榜之时。

万一恩科选拔过程中出现差错,那将会是何等震撼的大事?届时,可能会有多少人因此丧命?

另一边,西安门之外,朱元璋在毛骧陪同下再度出宫。

政事缠身,他在宫中批阅奏章已久,迫切需要外出走走放松心情。

自从上次探访沈飞,见识了宫外世界,朱元璋越发觉得宫内生活乏味,唯有出门行走方能舒心。

一如以往,朱元璋身着便服,毫无皇帝的架子,倒像是个富足的商人。

这次出行,他甚至未骑马,出了宫门便步行。

喧嚣的市井之声环绕耳边,无需他人转述,他就能真切感受到每个百姓和学子话语中的情感波动。

一对学子的交谈吸引了他的注意:“吴兄,你觉得这次考试怎么样?”

“有些信心,题目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理解主旨并不困难。”

“吴兄看来定能高中,而我可能还需努力,不过我坚信下次必能成功!”

“贤弟无需过分谦逊,不过我有一心得,想与你分享。”

“是什么呢?吴兄快说!”

另一学子催促道。

吴兄回应:“皇上这次开设恩科,出题方向明显倾向于考察我们对制度建设、教育理念以及地方治理的理解。”

“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吴兄你快告诉我,我真的猜不出来!”

“这就意味着皇上渴求的不仅仅是学问,更是品质与学识兼备的才子,只要你心性端正、学问扎实,成功登科的可能性极高。”

“这么说……”

“所以我预祝你此番科举必能成功,痛饮庆贺吧!”

“哈哈,正是如此!正值盛世,我们应当痛饮一番,今日不醉不归!”

两位穿着简朴的学子,身上流淌着北方士子特有的坚韧气质,他们的对话让朱元璋颌首微笑,对自己的决策更加肯定。

借助这次大规模的恩科考试,定能巩固民心,大明王朝绵延百世的可能性无疑大大增加。

国子监内,所有考官集中在一间密室内,门外有重兵把守,任何人都不得靠近。

刘三吾和白信韬亦在此处,面对面而坐。

“刘大人,您的审核进度如何了?”

白信韬一面审阅试卷,一面低声询问。

“一切都在有序进行。”

刘三吾面无表情,冷冷回应。

听闻此言,白信韬的动作微微停滞,眼中掠过一丝得意之色:“沈飞啊沈飞,你不过是个国子监博士,还想挑战我的地位?如今你已被革职并逐出学宫,我要让你在应天府无立足之地。

在蓝大人回来之前,我一定要将你彻底赶出应天府,让你永无翻身之日!”

大明皇宫,御书房内,朱元璋在宦官们的服侍下褪去常服,正专心致志地净手洁面。

他满脸笑意,洗着手的同时频频点头,显然在回味着刚才在宫外的所见所闻。

贴身太监小黄门惊奇地发现,皇上已经很久没有这般愉快了。

“皇上您今天出宫肯定碰上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吧。”

他笑着递上毛巾为老朱擦手。

朱元璋接过毛巾,擦手完毕又还给他。

“确实遇到了好事,而且是天大的好事!”

他欣喜地说,“这次恩科吸引了上万考生参加会试,他们都是我大明江山的未来栋梁啊!”

重新穿好绣龙袍服,坐在椅上,朱元璋笑得合不拢嘴。

出宫一趟,他才深刻体验到“百姓是江山基石”

的道理,每次与沈飞博士的交谈,都能让他领悟到更多治国真谛。

然而,想到沈飞这样一位极具才华的大臣,却被徐达等人强行赶出国子监,刘三吾也同意了这一决定,这让朱元璋的心头如同扎了一根刺。

差点,就差点失去了一个宝贵的贤臣。

脸色瞬时阴沉下来,朱元璋眼角微微跳动。

小黄门见皇上脸色突变,赶紧转移话题,重提刚才的话题。

“皇上,今日应天城想必是热闹非凡,学子们考完试后必会举行庆典。”

听闻此言,朱元璋颌首,阴郁之色短暂消失。

“的确,南北学子均已完成了考试,现正欢庆着呢。”

朱元璋补充道,“不过,南北学子的性格特点有所不同,南方考生活泼奔放,北方考生则更为稳重,还真不知道最终榜单上南北各占多少名额。”

小黄门见朱元璋展颜,便乘机讨好:“不论南北学子在榜上各占多少,皇上您都已将天下英才尽数揽入囊中,小的恭祝皇上成就了大明的辉煌开局!”

说着,他恭敬地行了个礼。

朱元璋听罢大笑:“你这家伙,倒是挺会说话。”

但他紧接着认真起来:“没错,有了这次恩科盛世,我大明江山必将长期稳定。

只要没有人敢起兵造反,后院平安,我就能一心一意对付北方的元朝残余。

这就是我的阳谋,我要让全天下的文人都围着老朱家转,我们只需把控仕途晋升的通道即可。”

他眼中闪过一丝期待,“这次恩科展现出了盛世气象,接下来就看三天后揭榜揭晓了,只要按照我布置的去做,大明江山定会世代相传。”

客栈之内,店主正忙碌地接待顾客。

这段时间,由于大量学子下榻此处,使得客栈生意异常红火。

而在这片喧嚣之中,沈飞独坐在包厢内,面前是一壶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茶水。

他对外面学子的议论听得一清二楚,一切都在按照他的预期发展。

不久之后,这些学子或将爆发激烈的愤怒,那时,朱元璋将面临前所未有的震怒,一场大案在所难免。

沈飞正等着亲眼见证这场大火能否让自己亲手点燃,让国子监从上至下经历一次彻底的洗牌。

同一时间,沈飞独自坐在客栈窗口,透过窗户关注着楼下往来穿梭的学子们。

不同于那些正在欢庆的人,此刻还在街头徘徊的学子大都认定自己必将落榜。

在这群人中间,也有明显的差异:有的萎靡不振、浑浑噩噩,仿佛丧失了灵魂,他们是认清自己局限、感到无力回天的学子;而还有一些人,尽管心中沮丧,却依然保持着清醒,他们正在反思自己的不足,准备迎接下一次挑战。

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学识储备,在乡试中脱颖而出实属难得,而会试的挑战性远超过他们的预想。

面对这样的现实,他们整理行囊,计划返乡,或是选择接受命运安排,抑或预备再度尝试。

这群人的遭遇,从根本上讲,恰是科举制度内在逻辑的体现。

毕竟,科举是一场全国性的严苛选拔,旨在发掘并拔擢那些兼具智慧与毅力的杰出士人,容不得半点瑕疵,因为稀缺性才是价值的核心,这一点无论普通百姓还是君王都深谙于心。

因此,统治者竭力集权,其意图在于:只需适时释放一丝权力,即可赢得民众的感激涕零。

至于那些末世王朝的帝王,有时候并非全因自身昏庸无能,更多是因为前代祖先挥霍过度,导致到他们这一代时,朝廷权力已然削弱,实际掌控权已被各类势力集团牢固掌握。

若历史轨迹未变,大明王朝也将步此后尘。

如果土木堡之战是个显著的历史拐点,那么开国之初的党派斗争实际上早已埋下了伏笔。

浙东、淮西两党间的激烈争斗已成日常,高层独断专行,对外来官员及下属缺乏基本尊重,沈飞仅是其中众多受此影响的一员。

然而,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既能书写出推翻元朝的策略,同样具备颠覆这些党派的能力。

与此同时,还有另一部分学生持有迥异的态度。

相比那些学识基础薄弱、态度轻浮的同学,他们的眼中更多燃烧着怒火。

这批满腔愤慨的学生往往身材魁梧,面庞刚毅,从他们的行为举止中可以轻易辨识出他们是北方子弟。

今年参加恩科考试的北方学子数量极为有限,万余人中仅有数百人。

在这支队伍中,一个传言犹如野火般迅速蔓延开来。

尽管他们内心深处并不愿意相信这次恩科会出现舞弊现象,但这则谣言就如同一颗悄然植入的种子,深深植根在每一位北方学子的心底,难以摆脱。

每当他们目睹一群南方书生欢庆雀跃,信心满满地自诩将入一甲三名时,心中的疑惑便愈发强烈:尚未揭榜,何来的自信?同样是十年寒窗苦读,为何你能成功,我却不能?

猜忌是人性的一部分,无法避免。

此刻虽未爆发,北方的考生们只是将这份疑虑藏在心底,压抑着心头的怒火,静待揭榜之日。

他们仍对大明秉持公平公正选拔人才抱有信心,但一旦三日后金榜揭晓,这份怒火将无法抑制。

这股怒火如同等待爆发的火山,一旦喷发,后果将是毁灭性的,可能牵连无数生命。

沈飞嘴角掠过一抹微笑,心中暗道:“你们将我逐出国子监,原以为我将就此没落,却不知此举正是让我跳出束缚。

如今面临生死危机的,将是你们!待到那裁决之剑落下之际,看你们谁能幸免于难!”

“我已铺垫好了一切,只待引燃的瞬间!”

他心中默默布局,犹如堆积如山的干柴,只需一把火星,便会熊熊燃烧起来。

这场大火将会带来一场浩劫,届时,无人能够逃脱。

金榜巍然挂起,吸引着无数求学者奔赴京城,他们渴望在那熠熠生辉的榜单上觅得自己的姓名。

倘若能有幸将自己的名字镌刻其上,无疑是家族荣耀的巅峰,足以在家族史册上单独留页,彰显无双的荣誉。

面对如此盛大的期盼,学子们无不热切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在金榜题名。

在众人殷切的目光中,一位身着南方服饰的青年才俊振臂高呼,畅怀大笑:“我就知道必能高中,果不其然!此次看来是要进宫面圣了!”

历朝历代,江山稳固,而士族如潮水般轮替,今日上榜的诸多才子,多是各大望族精心栽培的后裔。

在这些家族内,一种观念根深蒂固: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是元还是明,家族都需派遣年轻一代入朝为官,借此掌握更大权势,为家族赢取更多利益。

他们认为朝廷必然会对自家有所回馈,因为他们曾支持朱元璋夺取江山,若无他们的助力,或许今天的大明江山亦非朱氏所有。

在他们看来,自身的贡献不可磨灭。

然而,他们未能料到朱元璋的强硬与冷酷。

千年岁月中,唯独朱元璋从贫寒百姓崛起,成为一代雄主,他的治国手腕与常人迥异。

朱元璋并不在乎你的出身是否士族,只要触及皇权核心,他的利剑必将无情落下。

在他的理念中,天下属于黎民百姓,而非哪一家士族,他的眼里不容沙粒。

  1. 上一章
  2. 章节目录
  3. 下一章

章节 X

第1章 第1章 第2章 第2章 第3章 第3章 第4章 第4章 第5章 第5章 第6章 第6章 第7章 第7章 第8章 第8章 第9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0章 vip 第21章 第21章 vip 第22章 第22章 vip 第23章 第23章 vip 第24章 第24章 vip 第25章 第25章 vip 第26章 第26章 vip 第27章 第27章 vip 第28章 第28章 vip 第29章 第29章 vip 第30章 第30章 vip 第31章 第31章 vip 第32章 第32章 vip 第33章 第33章 vip 第34章 第34章 vip 第35章 第35章 vip 第36章 第36章 vip 第37章 第37章 vip 第38章 第38章 vip 第39章 第39章 vip 第40章 第40章 vip 第41章 第41章 vip 第42章 第42章 vip 第43章 第43章 vip 第44章 第44章 vip 第45章 第45章 vip 第46章 第46章 vip 第47章 第47章 vip 第48章 第48章 vip 第49章 第49章 vip 第50章 第50章 vip 第51章 第51章 vip 第52章 第52章 vip 第53章 第53章 vip 第54章 第54章 vip 第55章 第55章 vip 第56章 第56章 vip 第57章 第57章 vip 第58章 第58章 vip 第59章 第59章 vip 第60章 第60章 vip 第61章 第61章 vip 第62章 第62章 vip 第63章 第63章 vip 第64章 第64章 vip 第65章 第65章 vip 第66章 第66章 vip 第67章 第67章 vip 第68章 第68章 vip 第69章 第69章 vip 第70章 第70章 vip 第71章 第71章 vip 第72章 第72章 vip 第73章 第73章 vip 第74章 第74章 vip 第75章 第75章 vip 第76章 第76章 vip 第77章 第77章 vip 第78章 第78章 vip 第79章 第79章 vip 第80章 第80章 vip 第81章 第81章 vip 第82章 第82章 vip 第83章 第83章 vip 第84章 第84章 vip 第85章 第85章 vip 第86章 第86章 vip 第87章 第87章 vip 第88章 第88章 vip 第89章 第89章 vip 第90章 第90章 vip 第91章 第91章 vip 第92章 第92章 vip 第93章 第93章 vip 第94章 第94章 vip 第95章 第95章 vip 第96章 第96章 vip 第97章 第97章 vip 第98章 第98章 vip 第99章 第99章 vip 第100章 第100章 vip 第101章 第101章 vip 第102章 第102章 vip 第103章 第103章 vip 第104章 第104章 vip 第105章 第105章 vip 第106章 第106章 vip 第107章 第107章 vip 第108章 第108章 vip 第109章 第109章 vip 第110章 第110章 vip 第111章 第111章 vip 第112章 第112章 vip 第113章 第113章 vip 第114章 第114章 vip 第115章 第115章 vip 第116章 第116章 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