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县学宫
A+ A-

  第二天范凌恒早早的睁开了双眼,翻身下床走进院内,淡青色的天空镶嵌着几颗残星,海边城市特有的雨雾如同银灰色的轻纱,笼罩着黎明。

  范凌恒伸了个懒腰,张开双臂,三月清爽的早晨让他放松下来。

  说来可笑,昨天晚上范凌恒做了个梦,梦回那年高一新入学,那是他第一次走出大山,去省城上学,现在的心情竟与那会儿如此相似。

  “凌恒,我给你备了吃食,一会儿你带走……”范凌远听见响声,从柴房走出来,手上端了个食盒。

  昨天晚上,范凌恒回家把在族长家里发生的事儿给父亲、哥哥说了说。

  提到自己明日就要跟族长儿子一起去县学宫,而且徭役要出的银子族长也一并承担,

  范老爹又是抹泪又是欣慰,嘴里叨叨着没有愧对他死去的娘亲。

  “今日又不用服役,你何不多休息下?”范凌恒接过食盒问道。

  范凌远裂开嘴笑道:“我这做哥哥的其他也帮不了什么,想着你以后去学宫要呆上一整天,连夜给你做了个食盒,想着能让你中午能吃上口饭。”

  手上的食盒很是粗糙,细细摩挲,盒子的毛刺还有点扎手。

  范凌恒看着范凌远的黑眼圈和手上被木刺扎出来的伤口,一时说不出话。

  范凌远比他大了三岁,母亲还健在时,因为要和父亲一起下地干活,所以小时候就是哥哥把他带大的。

  三年前母亲因疟疾去世,范凌远选择去酒楼做工供弟弟读书。

  可能这就是长兄如父吧!

  “哥……”范凌恒刚开口,就看到范凌远又拿出新制的书篮,笔筒一股脑的塞给他。

  “这儿有套文具,是我昨晚赶出来的,希望你能用得惯。”

  “能……怎么不能?从小到大不都是你给我做的文具么!”

  “呵呵,你喜欢就行,我去给咱爸弄饭,你看看还缺点什么给我说,我给你想办法。”范凌远看看天色渐白的天空催促道:“你快去更衣,一会儿范公子不还要顺路接你,你可不能让公子等你。”

  范凌恒点了点头,抱着范凌远给他做的文具、食盒回屋收拾。

  不多时,鸡叫三声,外面传来车轮碾过石子发出的响声,随后便是范凌孟的喊声:“凌恒,凌恒,走,去上学。”

  范凌恒拎着食盒和装了各种文具的布包走出门,身上依旧是那件洗的有些发白的青衫。

  刚上车,范凌孟就丢给他一个绸布钱袋:“小恒哥,这是阿爹让我给你带的二十五两银子……”

  “怎么多了?”范凌恒接过钱袋问道。

  “上学吗,总要买些笔墨纸砚……”

  范凌恒从钱袋里拿出五两银子递给范凌孟道:“学费由族长一力承担,能给凌恒读书的机会就已经是承蒙厚爱,笔墨纸砚我都还有,所以,这钱……我是绝对不会收的。”

  范凌孟诧异道:“恒哥……你不喜欢钱么?”

  “钱我自然喜欢,但孔子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范凌恒想到刚学的《论语》淡淡道,他不是不喜欢钱,但他认为,自己有手有脚,还有一个好用的脑瓜子,怎么着还沦落不到被救济的地步。

  拿人手短,吃人嘴軟,已经欠下的人情还没还,又欠下新的——人情债恰巧是天底下最难还的债务之一。

  “什么意思?”

  范凌恒笑道:“你难道没学过《论语》么?”

  范凌孟赧然道:“学是学过,只不过记得没这么清楚罢了。”

  “这句话就是说人们在追求财富的时候,要坚守正道,你看,在《礼记》中,有嗟来之食的做法,如果我拿了银子,那这个银子是不是也相当于嗟来之食?”

  范凌孟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道:“恒哥,你可真有学问,教谕老师一定会喜欢你这种学生。”

  说到这个,范凌恒倒是起了兴趣,问起学宫和教谕的情况,范凌孟也是有问必答。

  县学宫早七点开课,晚五点下学,中途不许离开学宫,所设科目有共有三科,分别为经、史一科,由教谕亲自教授;礼、律、书为一科,乐、射、算为一科,由训导老师教授。

  不过因为开国时候明太祖朱元璋是穷苦出身,怕这些老师们不好好教,专门制定了考核法,以九年为一个考核周期,考核其学生中举人的人数,府学考上九人,州学六人,县学三人作为第一等;

  中举人数少于这个的为平等;

  同级相比,最少的一级和没有中举人学生的学宫殿后。

  一等的可以升迁,比如县教谕成为州教谕,这是第一个官场跨越,从不如品到从九品官;再从州教谕成为府教谕,正八品,掌管整个州内哪些人可以成为秀才,这就有了实质上的权力。

  至于再往上走,比如范进的山东学道,掌管一省教育;或者去翰林任大学士,这时候看的就不只是学生的录取率了,人情世故、学问文章无一不可。

  按照范凌恒的理解,县教谕——府教谕——省学道就是县教育局局长——市教育局局长——省教育厅厅长。

  州呢,类似国家直辖市,州教育和府教谕平级,但地区面积要小于府。

  这么一来,就导致所有县、州、府学宫虽设三科,但实际上全部都以经、史一科为主,其他科目就像后世的副课,训导就像体育老师一样,哦,不对,比副课和体育老师的地位还要低!(注1)

  体育好歹在中招的时候还占了不少分呢。

  但科举进士科考试只考经、史!

  这种考核制度下,教谕只能选择主授四书五经的教学模式,因为这会儿的大明可不存在什么铁饭碗,如果真的排在末等,那就是就地免职的结果。

  范凌恒听完后哭笑不得,这不就是大名鼎鼎的衡水高中模式么?

  他前世那会虽然没去过衡水,但他所读的学校在当地也是出了名的严厉,一切照搬衡水,吃午饭要站着吃,跑步时候要背课文,他也是整整卷了三年才考上好大学,改变了自身的命运。

  整整三年,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分数,没有娱乐、没有爱好。

  没想到重生到大明,这种学习模式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如出一辙。

  总之,还得重新卷一遍!

  “对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县学宫的廪生、增广生和附学生咱得尽量不招惹他们,他们是正儿八经的秀才,正在备战下一次乡试,像我和盛若海只是掏钱在县学读书,他们才是县里的希望。”

  “另外,虽然县里收银子,但教谕会进行一次入学面试,狗屁不通的学生他不会接收,不过你不要担心,只要读过蒙学的都可以过关。”

  范凌恒点了点头,范凌孟去年进的学宫,今年县学没考过,但也是老油子了,他的建议肯定是经验之谈。

  马车路过衙门时堵了下。

  今天这里早晨依旧是乱糟糟一片,两个身着红马甲的小吏拿着根上部是黑色,下部是红色的棍子站在门口,大门廊下架设登闻鼓,百姓可击鼓上闻,申诉冤屈。

  其余各种服役人员在广场待命。

  范凌恒想想前几日,自己也是在广场待命的一员,今日却乘着马车,在人们的瞩目下大摇大摆经过广场,突然间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过了广场,在县衙东侧就是县学宫。

  范凌恒下了马车,只见青墙灰瓦,乌梁朱门,上有黄铜大钉和镶金边的高头大匾悬挂其上,上书“学宫”二字。

  在其右侧还有个一模一样的大门,只是门匾不一样,那边写着“圣庙”二字。

  两边大门处各有一名身着黑衣、腰中带刀的当值捕快护卫。

  “窦捕快,今天轮到你当值?晚上一块儿吃酒去?”范凌孟前方带路,走向学宫,笑嘻嘻的和门口捕快打招呼。

  “不了不了,听说杨知县马上要回来,带回来的还有府里火器房最新的火器,我们头请了揭阳的捕快,说晚上要教我们怎么使用。”窦捕快笑呵呵的回道。

  “成,那有时间咱再聚,我做东,拉上咱捕房的兄弟。”

  “好嘞,范公子,等这段时间忙完一定。这位小兄弟有些面生啊?”窦捕快看向范凌恒问道。

  “这是我小恒哥,吟的一首好诗,今日准备入学和我一起读书。”范凌孟解释道。

  窦捕快上下打量一番,看范凌恒的衣着和手里拎的文具,也不像是有钱人,点了点下巴算是打了招呼,再摆摆手就放两人进去。

  “你别生气,他们这些人就是势利眼,每年我光请他们吃酒就得花上百两银子,我爹说这叫提前打好关系。”范凌孟虽然读书不行,但从小在范清耀的耳濡目染下,人情世故倒是门清。

  范凌恒摇摇头道:“为什么要生气,他们看我怎么样只是他们的看法,又不会让我少块肉。”

  范凌孟停下脚步,轻声道:“你对其他人可以这样,但盛若海不行。他本来就是我对头,表面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实际上鼠肚鸡肠,非常记仇,他见你来,一定会找咱两麻烦的。”

  “不就是上次我见过的那群人么?”

  “嗯,盛若海还有他的帮闲,不多,只有两三个。”

  “那你有几个帮手?”

  “只有你一个。”

  范凌恒嘴角抽搐下,明白为什么范凌孟在昨天确定自己要来学宫后长舒一口气,合计之前他一直是光杆司令。

  “但是我看你可不是这么好欺负的?”范凌恒最后音调挑高,充满质疑。

  “我当然不是好欺负的。”范凌孟淬一口,故作强硬道:“只不过别人看他盛家事大,就是拉架也会拉偏架。”

  “原先没有我。”范凌恒轻拍他的肩膀,一面是安抚范凌恒,一面是安慰自己:“有我在,放心吧!”

  注1:

  府设教授,州设学正,县设教谕,各一。俱设训导,府四,州三,县二。生员之数,府学四十人,州、县以次减十。师生月廪食米,人六斗,有司给以鱼肉。学官月俸有差。生员专治一经,以礼、乐、射、御、书、数设科分教,务求实才,

  生员虽定数于国初,未几即命增广,不拘额数。宣德中,定增广之额:在京府学六十人,在外府学四十人,州、县以次减十。

  宣德中,定增广之额:在京府学六十人,在外府学四十人,州、县以次减十。成化中,定卫学之例:四卫以上军生八十人,三卫以上军生六十人,二卫、一卫军生四十人,有司儒学军生二十人;土官子弟,许入附近儒学,无定额。增广既多,于是初设食廪者谓之廪膳生员,增广者谓之增广生员。及其既久,人才愈多,又于额外增取,附于诸生之末,谓之附学生员。

  提学官在任三岁,两试诸生。先以六等试诸生优劣,谓之岁考。一等前列者,视廪膳生有缺,依次充补,其次补增广生。一二等皆给赏,三等如常,四等挞责,五等则廪、增递降一等,附生降为青衣,六等黜革。

  ——《明史·志·卷四十五·科举一》

  1. 上一章
  2. 章节目录
  3. 下一章

章节 X

第1章 重生,我家怎么这么穷? 第2章 体罚 第3章 徭役之苦 第4章 金手指?呸! 第5章 打群架 第6章 账房先生? 第7章 范凌恒在哪?我要找他! 第8章 明清有诗么? 第9章 县学宫 第10章 与县教谕的首次见面 第11章 狡猾的范凌恒 第12章 笔断入桌 第13章 教谕赏识 第14章 私授课 第15章 读书是为什么? vip 第16章 八股文 vip 第17章 此风不可长 vip 第18章 深夜 vip 第19章 范凌恒的忧虑 vip 第20章 第20 精义学习 vip 第21章 八股计划 vip 第22章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vip 第23章 真理的一角 vip 第24章 富乐园 vip 第25章 赌约 vip 第26章 潮阳“孟尝君” vip 第27章 “作弊”的盛若海 vip 第28章 微醺 vip 第29章 阴谋 vip 第30章 嘉靖二十六年 vip 第31章 千年科举第二榜 vip 第32章 做什么生意? vip 第33章 发财大计 vip 第34章 鱼丸 vip 第35章 范公子的第一门生意 vip 第36章 变故 vip 第37章 被捕入牢 vip 第38章 盛县丞 vip 第39章 阳谋 vip 第40章 宗族 vip 第41章 意外 vip 第42章 出狱 vip 第43章 离别 vip 第44章 图纸,盖伦船! vip 第45章 海上贸易 vip 第46章 纺纱机的意义 vip 第47章 杨知县回来了 vip 第48章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vip 第49章 杨世芳 vip 第50章 国士无双 vip 第51章 初露锋芒(上) vip 第52章 初露锋芒(中) vip 第53章 初露锋芒(下) vip 第54章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vip 第55章 拜七姐 vip 第56章 公子 vip 第57章 钱,乃根基 vip 第58章 去浙江做什么 vip 第59章 盘根错节的关系 vip 第60章 杨世芳的担忧 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