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川菜
A+ A-

  川菜是中国汉族传统的四大菜系之一、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中华料理集大成者。川菜有着本土川菜与海派川菜之分,本土川菜中,四川菜系又包括川味菜肴、面点小吃、火锅等。

  川菜分为三派:蓉派(上河帮)、渝派(下河帮)、盐帮派(小河帮)。

  “三派"已有定论的基础上,规范化表述为:

  上河帮川菜即以川西成都、乐山为中心地区的川菜;

  小河帮川菜即以川南自贡为中心的盐帮菜,同时包括宜宾菜、泸州菜和内江菜。

  下河帮川菜即以老川东地区达州菜、重庆菜、万州菜为代表的江湖菜。

  三者共同组成川菜三大主流地方风味流派分支菜系,代表川菜发展最高艺术水平。

  川菜以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调味著称,并以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闻名,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和创新。

  明末清初,辣椒传入,直至清末,风味特点逐渐定型,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创新发展,川菜以家常菜为主,高端菜为辅,取材多为日常百味,也不乏山珍海鲜。其特点为:“善用三椒”、“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口味多变,包含鱼香、家常、麻辣、红油、蒜泥、姜汁、陈皮、芥末、纯甜、怪味等24种口味。

  (一)麻婆豆腐

  1、来历

  关于麻婆豆腐,相传最广的故事是这样的。

  清朝末期,成都万福桥码头旁边有一家小馆子,老板娘脸上有麻子,人们都叫她陈麻婆。

  同治元年(1862年),陈麻婆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码头工人、脚夫,店里的东西已经不多了。都快打烊的时候,又进来了一伙,要求老板做点又下饭,又热和又便宜的菜。陈麻婆看店里没什么菜,只剩下几盘豆腐,一点牛肉末,现去买菜肯定不行,已经太晚了。

  陈麻婆急中生智,把豆瓣剁细,加上豆豉,放油锅里炒香。加点汤,放下切成两厘米见方的豆腐块,再配上其他调料,加入炸酥脆的牛肉末,勾芡收汁,起锅以后再来上一把花椒面辣椒面洒在豆腐上。

  一盆色鲜味美,麻、辣、烫、囫、嫩、鲜的豆腐就上桌了。

  这一伙人个个吃得鼻子冒汗,整了好几碗饭,吃得肚儿溜圆,口中大呼畅快。

  后来那些苦哈哈的民众开始一传十,十传百,都晓得陈麻婆做的豆腐又好吃,又下饭,又省钱,来的人越来越多,结果,就成了陈家的招牌菜。

  因为这种豆腐又麻又辣,老板娘又叫陈麻婆,结果这道豆腐菜就叫陈麻婆豆腐了

  成都北门顺河街,是一片木材集中地,遍街之上,几乎家家都是木行,即使有三家两家,做的不是木材生意,但也依赖木材过活。

  原来麻婆娘家姓温,是北门火神庙万丰酱园大掌柜的七姑娘,小名巧巧。她上有三个哥哥,三个姊姊,个个资质平庸。

  唯有巧巧长大了以后,反而出落得芙蓉如面柳如眉。有着一双水汪汪的眼睛和玲珑有致的身材,可是老天偏弄促狭,在她粉脸上洒下一些白麻子,但她麻得娇,麻得俏。

  十七岁那年,嫁给顺记木材行四掌柜陈志灏。新婚以后,小俩口恩爱异常,正因如此,大嫂二嫂在嫉妒中,就有意无意的散播些谗言蜚语。时间长了,原来对她颇为疼爱的婆婆,也慢慢的由冷落而加以责骂了。

  她的三哥三嫂,从前也是受不住婆婆嫂嫂的冷言讽语而远走高飞,在那数百里外的重庆,另外开了一家药房。大概是受了这两人的影响,夫妻暗暗商量妥当,分得了少数现金和三间街房,也离开了陈家老窝。

  三间街房自家住了一间,另两间仍然续租给原本的一家羊肉店和一家豆腐坊。四掌柜的就到廿里外的马家碾,替一家榨房当起管事,每天早出晚归。白天她用针线打发寂寞,终日紧闭门户,过着甜甜蜜蜜的岁月。

  第二年的春天,她的小姑淑华,因为和二嫂吵嘴,赌气离开了爹娘,投靠她的四嫂。从此姑嫂相依,日子有了欢声笑语。马家碾一带,尽是油坊。

  成都附近的三角地带的人,多半从事油菜的种植与榨油,称为菜子,这些菜子,又多半集中在马家碾榨油。

  四掌柜生性和善,待人亲切诚恳,一两年后,他已由秤油、发油的管事,升为采购、推销及收款员了。只要是他经手的事件,对那些穷苦挑夫异常体恤、仁慈,绝不使苦力白赔血汗。

  她家住的地方是马家碾进城必经之路,那些挑夫大都把这儿当成中继站,他们为了感念四掌柜的待人厚道,经常送点自家的小东西回报。虽然他俩再三推辞,但是穷苦的人,礼轻仁义重,于是收了之后,巧巧总是左边店里买点羊肉,右边店里买点豆腐烧上一盘,再配两样小菜回赠。

  这样的幸福生活,刚刚度过了十年,不幸的命运却降在她身上,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十五日,四掌柜在金堂马家渡翻了船,从此她失去了心爱的丈夫,从此她幻灭了人生的美梦。

  淑华看她孤苦伶仃,加上十年相依的情感,虽然自己都十九岁了,不舍得离弃处于困境又极为疼爱自己的四嫂而出嫁。当然出了这种状况之后,陈家、温家都曾派人要接她俩回去,但都被她们严词拒绝,她俩知道那碗闲饭,并不容易享受。

  刚开始,娘家婆家虽然也有些微的接济,但是杯水车薪,姑嫂俩为了生活,不得不面对现实,打开门户,为生计而打拼。她俩都做得一手好针线,能剪会裁,可附近人家,都非豪门钜富,除了过年,平时很少添制衣物,想专靠这门手艺吃饭,不上算。

  幸好这个中继站每天依旧人来人往,那些种植、榨油的「菜子」,卖苦力的油担子「挑夫」,不管是过去熟识或才见面,全都感念以往四掌柜的善待,看她们打开店铺,每天仍来歇脚。有些带点米,有些带点菜,空手的就在隔壁两家店,买点羊肉、豆腐,洗洗弄弄,等巧巧来上锅一烧,就可饱餐一顿。大家故意省下一口,就足够姑嫂早晚两餐而有馀。

  这些诚挚的情谊,不但鼓舞了巧巧枯萎的心灵,而且更使她练就出一种专烧豆腐的绝技。在众口宣扬声中,巧巧所做的臊子(羊肉)豆腐美名,竟然传遍了川西一府十馀县。凡是过去认得四掌柜的,总是想方设法,提点礼物上门看望,目的仅在一嚐她的烧豆腐手艺。四掌柜的老东家,认为巧巧姑嫂既然都表明守贞不嫁,又不愿返回娘婆二家,再三劝巧巧继子成祧(继承为后嗣),以娱晚景,并好意借予资金帮助她开店当炉,一展烹调专长。

  那时正是光绪卅年,社会风气保守,妇女抛头露面,也不免旁人指摘。温陈两家亲友认为是奇耻大辱,陆续登门,一力劝阻,但她俩意志坚定,店日日照样开,豆腐仍天天烧。后来乾脆向两家声明,只要拿出五千两银子「生息」,她就关店歇业。提到要钱,兄弟妯娌就只好闭口裹脚。

  从此姑嫂打起精神,一心一意招呼生意,嫂嫂剁肉烧菜,小姑擦桌洗碗。她俩行得正,坐得端,长期事实表现,人们内心才慢慢由轻视而转变为敬重了。宣统二年,她三哥把十二岁的次子带回成都,正式过继给巧巧为子,可惜因为不是自己亲生又忙于生意疏于关爱,结果十六岁那年,偷偷跑上部队当了一名副官。

  就这样,年复一年的,店面扩大了,生意兴隆了,但她俩的青春也就在「一双小小的金莲」,急速的挪移中慢慢的流逝了。为了避免闲言,店中「一无应门五尺之童」。豆腐、羊肉,要客人自行购买,客人所付火费、饭钱,姑嫂多寡不争。她俩由于操劳过度,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淑华首先病倒,万不得已找了一位远房族孙前来帮忙。结果一年之间,姑嫂先后去世。

  生前,有人叫她巧姑娘、四少奶;又有些人叫她陈四嫂、掌柜娘。麻婆是她死后挣出来的招牌:麻,是别人对她美丽娇俏的怀念;婆,是别人对她年高德邵的尊称。

  2、做法

  方法一:

  食材原料:

  牛肉馅50克、豆腐1块、料酒、豆瓣酱、豆豉、姜蒜末、生抽、淀粉、油盐

  步骤:

  1.干净锅, 放入花椒里面小火哄炒

  2.炒出香味, 且表壳微微发焦后倒入再案板上用擀面杖碾压碎

  3.将豆腐切成块放入加入盐的开水中泡上十五分钟

  4.烧热锅,放适量的油,下入姜蒜末煸炒

  5.煸炒出香味后加入切碎的豆瓣酱和豆豉进去继续煸炒

  6.香味出来后放入牛肉馅料进去翻炒

  7.牛肉馅料翻炒变色后加入料酒和生抽翻炒上色,再加入适量的

  8.煮开后放入盐泡过的豆腐块

  9.炖煮一分钟后加入适量的盐

  10.再加入水淀粉勾芡

  11.芡汁收到合适的程度后盛入碗中表面撒上花椒面和小葱末

  12.最后烧热少许油浇淋在花椒面和小葱上

  13.热气腾腾的端上桌了,吃之前再拌一下

  方法二

  食材:

  豆腐(250克)、牛肉(75克)、蒜苗(1根)、豆豉(15克)、花椒粉(3克)、黄酒(5克)、盐(3克)、豌豆淀粉(5克)、花生油(15克)、小葱(5克)等。

  步骤:

  1.将豆腐切成2厘米见方的块,放入加了少许盐的沸水中过一下,去除豆腥味,捞出用清水浸泡;豆豉等剁碎,蒜苗切段,姜切末;新鲜猪肉/牛肉切成小块或肉末

  2.炒锅烧热,放油,放入牛肉/猪肉炒散;待牛肉馅炒成金黄色,放入豆瓣酱同炒;放入豆豉、姜末、辣椒粉同炒至牛肉/猪肉上色,入味

  3.下肉汤煮沸,放入豆腐煮3分钟,加酱油、蒜苗段、糖,用盐调味,再用湿淀粉勾芡,盛出后撒上花椒面、葱末即可

  方法三

  食材:

  豆腐(1块)、肉沫(1小碗)、干辣椒、花椒、豆瓣酱(看个人接受程度来放)、生抽、老抽(小半勺)、糖(半勺)、淀粉

  步骤:

  1.豆腐切块,冷水下锅煮开,捞出备用

  2.锅中倒入适量的油

  3.放入肉沫炒至变色,倒入干辣椒、花椒、1勺豆瓣酱,炒出红油;

  4.倒入豆腐,轻轻翻炒均匀,加入1勺生抽、小半勺老抽、半勺白糖、半碗淀粉水,煮至汤汁浓稠,撒上葱花即可

  方法四

  食材:

  豆腐(300克)、牛肉馅(100克)、青蒜(50克)、豆瓣酱(40克)、辣椒面(10克)、花椒面(1.5克)、黄酒(20克)、盐(5克)、姜末(3克)、水淀粉(40克)、高汤(250克)等。

  步骤:

  1.豆腐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盐氽透,用温水浸泡

  2.青蒜洗净,切1厘米长的段,豆瓣酱和豆豉剁碎

  3.锅入油至六成热,放入牛肉馅煸干水分后,加入黄酒,再加入豆瓣酱炒出红油

  4.加入辣椒面、姜末,豆豉炒香,倒入高汤、下豆腐,加酱油、盐,用微火将豆腐烧透入味

  5.汤略干时,放入青蒜、水淀粉,收汁、盛盘、撒花椒粉即可

  方法五

  食材:

  豆腐(1块)、肉馅(适量)、辣椒面(10克)、花椒(10克)、蒜(10克)、香葱(适量)、豆瓣酱(适量)、食用油(适量)、酱油(少许)、水淀粉(30克)、香油(几滴)等

  步骤:

  1.将豆腐切成小块、蒜切末、香葱切碎、豆瓣酱剁碎备用

  2.把花椒放到锅中小火煸炒至熟

  3.将熟花椒放到捣蒜器中捣成碎面备用

  4.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水开后放入豆腐焯一分钟,然后捞出备用

  5.锅中加适量底油,然后放入肉馅,煸炒成熟;放入豆瓣酱和辣椒面煸炒出红油,然后再放入蒜末煸炒出香味

  6.加适量热水煮开

  7.把豆腐放入锅中大火烧开,然后加少许酱油

  8把花椒面放入锅中,翻炒

  9.将水淀粉放入锅中,大火烧开;然后加少许香油,翻拌均匀即可出锅。

  方法六

  食材:

  主料:牛肉臊子100g,豆腐1块,新鲜蒜苗2根

  辅料:大蒜1个,老姜5片,印度辣椒粉5g,川花椒5g,郫县豆瓣酱5g,花生油50g,盐少许,淀粉少许,老抽少许

  步骤:

  1.准备好一块石膏豆腐或者是胆水豆腐

  2.把豆腐切成小块备用

  3.准备好100克牛肉馅,也可用猪肉馅代替

  4.准备好2根蒜苗,把蒜苗切成1厘米长备用

  5.准备好5克印度辣椒粉、5克川花椒粉

  6.把蒜和姜切成小粒,准备5克郫县豆瓣酱备用

  7.煮一锅热水,下入豆腐块加盐煮一下

  8.煮好的豆腐块

  9.热油锅下蒜,老姜,豆瓣酱炒香

  10.加牛肉馅炒香

  11.加豆腐块、辣椒粉、加50ml水煮开

  12.加蒜苗炒香留一小点装盘备用

  13.用干淀粉、老抽加水调成芡汁,待几秒过后起锅,放川花椒粉

  14.起锅装盘,放几片蒜苗点缀就可以开吃了

  (二)灯影牛肉

  1、来历

  传说一:

  此菜是八十多年前,梁平县一阙姓艺人来达州以做腌卤牛肉谋生,但生意萧条,只好锐意求新,创制成一种薄片状的牛肉干。每当黄昏来临,他就在闹市设摊,专售此种牛肉干。为招来顾客,特在食摊前张一又大又薄的牛肉片,后面点一盏油灯,映得牛肉片又红又亮,灯影依稀可见,十分吸引过路行人。尝之,麻辣脆鲜,人们呼之为“灯影牛肉”。从此,远近传名,生意越做越兴旺。流传至今,名不虚传。

  传说二:

  1000多年以前,任朝廷监察御史的唐代诗人元稹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至通州(今四川达州)任司马。一日元稹到一酒店小酌,下酒菜中的牛肉片薄味香,入口无渣,他颇为叹赏,当即名之曰“灯影牛肉”。灯影,即皮影戏,用灯光把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投射到幕布上。用“灯影”来称这种牛肉,足见其肉片之薄,薄到在灯光下可透出物象,如同皮影戏中的幕布。

  食用功效:

  1、增长肌肉:它对增长肌肉、增强力量特别有效。在进行训练的头几秒钟里,肌氨酸是肌肉燃料之源,它可以有效补充三磷酸腺苷,从而使训练能坚持得更久。其中肉毒碱主要用于支持脂肪的新陈代谢,产生支链氨基酸,是对健美运动员增长肌肉起重要作用的一种氨基酸。

  2、增加免疫力:可帮你增强免疫力,促进蛋白质的新陈代谢和合成,从而有助于紧张训练后身体的恢复。

  3、促进康复: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手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修复组织等方面物别适宜。

  4、补铁补血:铁是造血所必需的元素,而牛肉中富含大量的铁,多食用牛肉有助于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2、做法

  原料:

  黄牛肉500克、白糖25克、花椒粉15克、辣椒粉25克、绍酒100克、精盐10克、五香粉、味精1克、姜15克、芝麻油10克、熟菜油500克(实耗150克)。

  制作过程

  1、选用牛后腿上的腱子肉,去除浮皮保持洁净(勿用清水洗),切去边角,片成大薄片。将牛肉片放在案板上铺平面理直,均匀地撒上炒干水份的盐,裹成圆筒形,晾至牛肉呈鲜红色(夏天约十四小时左右,冬天三、四天)。

  2、将晾干的牛肉片放在烘炉内,平铺在钢丝架上,用木炭火烘约十五分钟,至牛肉片干结。然后上笼蒸约三十分钟取出,切成4厘米长、2厘米宽的小片,再上笼蒸约一小时半取出。

  3、炒锅烧热,下菜油至七成热,放姜片炸出香味、捞出,待油温降至三成热时,将锅移置小火灶上,放入牛肉片慢慢炸透,滗去约三分之一的油,烹入绍酒拌匀,再加辣椒和花椒粉、白糖、味精、五香粉,颠翻均匀,起锅晾凉淋上芝麻油即成。

  (三)鱼香肉丝

  1、来历

  鱼香肉丝的历史不长。1909年出版的《成都通览》收录了1328种川味菜肴,没有鱼香肉丝。

  鱼香肉丝这道菜的名称,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由蒋介石的川菜大厨在重庆(今渝中区)最终定名。最开始,鱼香肉丝的制作仅有葱、姜、蒜、肉等材料。过去由于物资匮乏,不同地区的民众各地向鱼香肉丝中加入了木耳丝、胡萝卜丝等材料,以降低成本,而演变出了各自的地域特色。

  2、做法

  做法1:

  食材原料:

  猪后腿(里脊肉)300g、胡萝卜、泡发黑木耳若干、青椒2个、小葱几根、豆瓣酱、腌好的肉丝、姜片、淀粉、料酒、油、盐、鱼香汁:醋3勺;糖3勺;生抽2勺;淀粉1勺

  步骤:

  1.先把所有材料切丝

  2.肉丝中放两个姜片,加料酒1勺、耗油1勺、油1勺、淀粉1勺、盐1小勺,抓匀腌制片刻

  3.再来调鱼香汁:香醋4勺、糖3勺、生抽2勺、淀粉1勺,搅拌均匀

  4.油热,下入肉丝煸炒至变色

  5.放入1勺豆瓣酱炒匀

  6.放入胡萝卜丝、木耳丝、青椒丝、干辣椒翻炒几下

  7.倒入鱼香汁,翻炒均匀

  8.出锅前放入小葱段即可

  做法2:

  所需食材:

  主料:猪里脊

  辅料:青笋、水发黑木耳

  调料:①:盐、鸡精、味精、白糖、陈醋、(糖醋1:1)生抽、老抽、鲜汤(水)、水淀粉(兑成碗汁)

  ②:泡红辣椒(剁茸)、姜米、蒜米、鱼眼葱

  味型:鱼香,特点:咸鲜酸甜兼备,葱姜蒜香突出

  步骤:

  1.猪里脊切长约8cm,粗0.3cm的二粗丝,加盐、料酒搅至上劲后放水淀粉搅匀,封油备用

  2.青笋、木耳切细丝。并将青笋用少量盐腌制

  3.起锅烧油,中油温滑肉丝,变白捞出沥油备用

  4.淘洗用盐腌制的青笋,并沥干水分

  5.锅中留底油,中油温下泡椒茸、姜蒜米,炒出香味和红油后放青笋木耳翻炒断生后放入滑过油的肉丝。翻炒均匀后淋入事先兑好的碗汁,放入鱼眼葱。炒制芡汁收匀,葱出香后起锅装盘即可

  做法3

  所需食材:

  里脊、青笋、黑木耳、胡椒粉、料酒、大蒜、生姜、大葱、豆瓣、生抽、淀粉、鸡蛋、花椒粒、干辣椒、水、盐、白糖。

  步骤:

  1.猪通脊切丝,用盐、料酒、鸡蛋清、淀粉腌制

  2.青笋切条,姜和蒜一比一切沫备用;

  3.单独切姜蒜沫、葱花、干辣椒、干花椒备用

  4.在姜蒜沫里加入米醋、白糖、生抽、淀粉、盐

  5.用前面准备好的葱姜蒜干辣椒干花椒炝锅,出香后小火倒入豆瓣,炒出红油

  6.下入肉丝翻炒,直到肉丝完全变色

  7.肉丝全变色后,下入青笋和木耳,略微翻炒使调料均匀

  8.倒入鱼香汁,大火收汁快速翻锅,使鱼香汁沾到每个菜上

  9.收汁完毕加入一点点香油就可以起锅

  做法4:

  所需食材:

  猪瘦肉、冬笋、黑木耳、胡萝卜丝、葱、蒜、姜、自制剁椒、肉汤(或水)、盐、糖、醋、生抽、淀粉。

  步骤:

  1.将泡发的黑木耳切丝,玉兰片切丝,猪瘦肉切丝,葱姜蒜切末

  2.用少许盐、料酒和淀粉将肉丝稍腌,并将淀粉、盐、白糖、醋、生抽、肉汤(或水)兑成调味汁

  3.热锅下冷油,油温热后,下肉丝迅速划炒散开

  4.炒至肉色变白后用铲子将肉丝拨在锅边,底油加自制剁椒、蒜末、姜末炒香,将肉丝翻炒均匀

  5.加入事先焯水后的胡萝卜丝煸炒一分钟左右

  6.然后下入玉兰丝和黑木耳丝大火煸炒片刻,倒入芡汁,待汤汁粘稠时加葱花翻炒均匀即可

  (四)夫妻肺片

  1、来历

  相传,清朝末年,成都街头巷尾有许多挑担、提篮叫卖凉拌肺片的小贩。用成本低廉的牛杂碎边角料,经清洗、卤煮后切片,佐以酱油、红油、辣椒、花椒面、芝麻面等拌食,风味别致,价廉物美,特别受到拉黄包车、脚夫和穷苦学生们的喜食。

  到了20世纪30年代,成都人郭朝华和妻子张田政一道以制售凉拌肺片为业,他们夫妻俩亲自操作,走街串巷,提篮叫卖。

  由于选用牛肉铺的边角料做食材,价格便宜、味道好,颇受欢迎。后来,他们发现牛肺的口感不好,便取消了牛肺。

  1933年,郭氏夫妇在成都半边桥附近(今人民公园后门右侧)设店出售,店名正式取名为“夫妻肺片”,牌匾为金字黑底,由书法家赵蕴玉亲题。

  后几经变迁,该店迁至闹市街的提督西街,扩大了经营规模,增添了牛肉面等品种,客户不光是可以品尝肺片,还有面食充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公私合营时期,郭氏夫妇的夫妻肺片店和其他传统的餐饮名店一样,并入国营单位。后经几代人努力,夫妻肺片已成为闻名中外的熟食外卖店品。

  2、做法

  食材:牛肉100克,牛舌100克,牛头皮100克,牛心150克,牛肚200克,香料(八角、三奈、大茴香、小茴香、草果、桂皮、丁香、生姜等)、盐、红油辣椒、花椒面、芝麻、熟花生米、豆油、味精、芹菜各适量。

  第一种做法:

  1.香葱洗净切末

  2.将牛肉、牛杂洗净放入沸水中煮净血水后捞起

  3.洗净锅,放入牛肉、牛杂,加入花椒、肉桂、大料、辣椒、精盐料酒,再加清水,用大火烧开,约30 分钟后改用小火煮

  4.煮到牛杂熟而不烂时,先熟的先捞出,晾凉待用

  5.将味精、辣椒油、酱油、花椒粉放入碗中调成味汁

  6.将熟花生米拍碎待用

  7.再将晾凉的牛肉、牛杂切成薄片混合在一起,淋上调好的味汁拌匀装盘,撒上香葱末、芝麻粉、花生仁末即可

  第二种做法:

  1.将牛肉、牛杂洗净。

  2.牛肉切成重约500克的大块,与牛杂一起放人锅内,加入清水(以淹过牛肉为度),用旺火烧沸,并不断撇去浮沫

  3.见肉呈白红色,滗去汤水,牛肉、牛杂仍放锅内,倒人老卤水,放人香料包(将花椒、肉桂、八角用布包扎好)、白酒和精盐,再加清水400克左右,旺火烧沸约30分钟后,改用小火继续烧1.小时,煮至牛肉、牛杂酥而不烂捞出

  4.卤汁用旺火烧沸,约10分钟后,取碗一只,舀入卤水250克,加入味精、辣椒油、酱油、花椒面调成味汁

  5.将晾凉的牛肉、牛杂分别切成4厘米长、2厘米宽、0.厘米厚的片,混合在一起,淋入卤汁拌匀,分盛若干盘,撒上油酥花生未和芝麻面即成。

  第三种夫妻肺片做法:

  1.将鲜牛肉、猪杂洗净,牛肉切成 500克重的块

  2.将牛肉、牛杂放入沸水锅内煮净血水捞起,置另一锅内,加入老卤水和香料(内装花椒、肉桂、八角)、川盐、白酒,再加清水,用旺火烧沸约30分钟后,改用小火煮90分钟,煮到牛杂熟而不烂,先熟的先捞出,晾凉浸泡一晚待用

  3.将卤水用旺火烧沸约10分钟后,将味精、辣椒油、酱油、花椒粉、卤水放入碗中调成汁

  4.将熟花生米拍碎待用,再将晾凉的牛肉、牛杂等切成片约6厘米长、3厘米宽的薄片混合在一起,淋上味汁拌匀,分别撒上芝麻粉和花生仁末和香菜即成

  (五)龙抄手

  1、来历

  抄手,宋代《武林旧事》中记载:“享先则以馄饨,有‘冬馄饨,年馎饦’之谚。贵家求奇,一器凡十余色,谓之‘百味馎饦’”。

  其实,南宋以后,馄饨早已传入市肆,是当时的美点之一。北齐颜之推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

  南宋的《梦梁录》、明代的《长安客话》,以及清代的许多历史笔记对此都有记载。

  此类小吃,无论南北东西,全国皆有名食,如天津的锤鸡馄饨、湖州的大馄饨、绍兴的虾肉蒸馄饨、无锡王兴记馄饨、广州的鱼肉云吞、四川有成都龙抄手、重庆吴抄手、温江程抄手、内江鸡茸抄手、万县的海包面等,知名度都相当高。

  馄饨也叫云吞,起初是用于祭祀的。

  直到宋代,每逢冬至,市镇店肆停业,各家包馄饨祭祖,祭毕全家长幼分食祭品馄饨。富贵人家一盘祭祀馄饨,有十多种馅,谓之:“百味馄饨”。

  南宋后,馄饨传入市肆。当时,抄手在成都多有店铺销售,要想生意做得活,做得好,首先要讲究质量和特色。

  据说,张光武等股东很注意汲取前人的经验。当时,曾有人向他们介绍:古时候做抄手要讲究两点,一是汤要清。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说:“今衣冠家名食,有萧家馄饨,漉去肥汤,可以瀹茗”。清代袁枚《随园食单》也说:“小馄饨,小姑龙眼,用鸡汤下之”。

  邓之诚先生在注解《东京梦华录》中也提及:“唯馄饨只一种,亦贵清汤。昔年都中致美斋馄饨汤,可燕以写字”。二是馅要细。元代倪瓒的《云林堂饮食制度集》记有一煮馄饨法:“细切肉臊子,入笋米或茭白、韭菜、藤花皆可,以川椒杏仁酱少许和匀裹之,皮子略厚小,切方,再以真粉末擀薄用。下汤煮时,用极沸汤打转之。不要盖,待浮便起,不可再搅。馅中不可用砂仁,用只嗳气”。

  龙抄手汲取了这两点经验,讲究汤清馅细,除此以外还特别注意制皮薄,和面时,加入适量鸡蛋,食起来面皮具韧性有嚼头。为了使馅心细嫩,采用纯猪肉,加水制成水打馅。

  另据四川的特点,配以清汤,红油、海味、炖鸡、酸辣、原汤等多种味别。

  龙抄手创始于上世纪40年代左右,当时春熙路"浓花茶社"的张光武等几位伙计商量合资开一个抄手店,取店名时就谐"浓"字音,也取"龙凤呈祥"、“龙腾虎跃”之意,定名为"龙抄手"。

  龙抄手的主要特色是:皮薄、馅嫩、汤鲜。抄手皮用的是特级面粉加少许配料,细搓慢揉,擀制成"薄如纸、细如绸"的半透明状。肉馅细嫩滑爽,香醇可口。龙抄手的原汤是用鸡、鸭和猪身上几个部位的肉,经猛炖慢煨而成。原汤又白、又浓、又香。

  当年龙抄手餐厅兼营玻璃烧麦、汉阳鸡等品种。虽是名小吃餐厅,销售量大,但由于品种不多,效益也就不太显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龙抄手也进行了改革,他们将各类名小吃组合起来,以套餐的形式销售,即使顾客能同时品味多种不同风味的小吃,又发挥了集合优势,取得了较好的效益。餐厅又推出了中、高档的风味小吃宴席。

  二楼以中等价格,即可吃上一顿丰富的小吃筵席,喜气,义热闹、实惠。三楼餐厅具有中西合壁式的装饰,园林式的大厅,厅中的雅间更是格调不凡,传统乐器为食客伴奏,古风中含有现代气息。

  虽档次较高,但菜点精致,环境典雅,文化气氛浓,食客们仍乐于光顾。

  该餐厅无论中高档席,都是以龙抄手为龙头,以小吃为中心,配以冷热菜。如果你仅仅想品尝抄手或小吃,即可光顾一楼餐厅,六元钱,便可吃上一份套餐,方便不亚于美国的麦克唐纳快餐,但由于人多,有点嘈杂。

  1989年,龙抄手餐厅被四川省政府授予“省级先进企业”、“市级文明单位”的称号。

  1990年12月,龙抄手餐厅经营的“龙抄手”、“波丝油糕”等41种小吃,被成都市政府命名为“成都名小吃”;2种小吃被命名为“成都优质小吃”。

  2、做法

  食材:

  猪肉末200g、面粉150g、油适量、盐适量、葱20g、姜5g、花椒15粒、胡椒粉适量、酱油适量、虾皮适量、紫菜适量、香油适量

  步骤:

  1. 锅中加入油炸香花椒后,将花椒捞出,待油温下降后,放入姜末,倒入器皿中,待油温凉透后放入肉末

  2. 加入盐、酱油、香油搅打上劲后,放入葱末,包之前再搅拌,觉得肉馅干的话,可以边搅拌边加入些清水

  3. 面和成面团,饧20分钟。面不要太软

  4. 饧好后,擀成薄薄的片

  5. 折好后切成方形的片

  6. 面片中放入适量的馅料

  7. 对角折成三角形

  8. 下面的两个角捏在一起成长菱形

  9. 锅中烧开水

  10. 下入抄手煮到全都飘起来

  11. 大碗中放入紫菜、虾皮、几滴香油、适量盐、胡椒粉、几滴美极鲜酱油。

  12. 放入煮好的抄手,淋上煮抄手的汤即可

  (六)香辣虾

  1、来历

  香辣虾是一道汁浓、麻辣味浓,肉质紧韧爽脆的名菜。属于渝派川菜。通常由虾、土豆、香芹、花生米等主料制作而成。精髓在于其肉质和炒制时加上多种特制香料如香芹、花椒、干红椒等的调和,也可以添加自己喜欢的食材如笋片、红薯等,不仅味道鲜美,色泽鲜艳,让人回味无穷。

  2、做法

  做法一

  主料:新鲜海白 虾500克、土豆200克(可换成红薯)、香芹50克、油炸花生米80克。

  辅料:冬笋 、黄瓜、西芹、红尖椒100克、干辣椒20克、姜片10克、香葱20克、大蒜片20克、熟芝麻30ml。

  调料:虾酱、辣椒油、味精、鸡精、豆瓣(八角、桂皮、草果、白寇、花椒、丁香)、生抽2汤匙(30ml)、香油1汤匙(15ml)、料酒1汤匙(15ml)、糖1汤匙(15ml)、鸡精少量、盐适量、油。

  制作流程

  1、准备材料。

  2、土豆去皮切成条,粗细和快餐店吃到的土豆条差不多就行,用清水将表面的淀粉冲洗干净,如果是要放置很长时间,就用清水将土豆条浸泡起来,这样可以防止土豆氧化变色;红椒去籽去筋切成条状,香芹切成段,干辣椒用剪子剪成段。

  3、鲜虾用剪子将虾须、虾枪剪掉(这样可以避免油炸时虾须糊掉),开背将虾线去除(用刀将虾背切开一定深度,将一条黑色的线去除),虾处理完毕以后,用料酒和少量盐腌制片刻。

  4、锅中放入足够多的油(能没过虾),烧至7成热的时候(微微有烟)放入虾,炸至金黄时捞出,沥干油。

  5、接着将土豆条放入炸熟,捞出沥干油待用。

  6、锅中留2汤 匙的油(30ml),烧至7成热,放入大蒜片、干辣椒段、姜片炒香。

  7、放入香芹段和红椒段炒匀。

  8、放入炸好的虾和土豆条,炒匀。

  9、放入生抽、糖、鸡精、盐和香葱段,炒匀。

  10、放入油炸 花生米和芝麻炒匀,淋入香油和辣椒油炒匀即可。

  做法二

  制作流程

  1、把上好土豆(红薯)去皮洗净切条儿,用色拉油炸熟后备用,上等冬笋(或煮熟的花菜也可)黄瓜切条备用,西芹切条,大葱 切段儿,生姜大蒜仔切片各少许即可,小葱切花放一边备用。

  2、把活对虾要清洗干净,然后在每一只虾的背上开一刀(口大为宜更宜入味)用色拉油炸熟(家庭可以用少量油)。

  3、支炒锅,下适量辣椒油和色拉油的混合油(比例是1/4),下八角、桂皮、草果、白蔻、花椒炸香后捞出,然后下豆瓣、葱、姜、蒜,依次下炸熟的虾、土豆(红薯)、冬笋(花菜)、黄瓜、西芹来回翻炒。

  4、待炒上几番以后,配料差不多熟了,下虾酱,然后下少许味精、鸡精、(注:无须下盐,豆瓣里有含盐)继续翻炒。

  5、炒至虾身卷曲,颜色变成橙红色,即虾已断生,出锅。

  6、出品上撒芝麻、香菜、小葱即可上桌。

  7、超市购买一代火锅底料,待吃完虾后投入锅中涮菜口味更浓!然后根据口味加入适量鸡精味精和骨头汤!

  第八步:购买您喜欢的蔬菜和肉类产品涮菜即可!

  做法三

  制作食材

  对虾300克,洋葱1个,尖椒3个,青蒜、干辣椒、辣豆瓣酱、盐、红油、蚝油各适量

  制作流程

  各式香辣虾成品

  各式香辣虾成品(21张)

  1、对虾用水焯过待用。

  2、洋葱、尖 椒、青蒜洗净,切段待用。

  3、起油锅,爆香干辣椒和辣豆瓣酱。

  4、将对虾下锅煸炒至香。

  5、加入洋葱、尖椒、青蒜炒至断青。

  6、加盐、生抽、蚝油调味,再淋入红油炒匀就行了。

  做法四

  制作食材

  海虾250克,土 豆1个,干辣椒一小把,麻辣花生1汤勺,白芝麻1汤勺,葱少许,姜少许,蒜片少许。

  调料:四川辣酱1茶匙,生抽1汤勺,糖1茶匙,盐1茶匙,料酒2汤勺。

  制作流程

  1、海虾清洗干净,去虾枪、虾腺后加入料酒浸泡。土豆去皮切成粗条备用。

  2、锅中倒入 油,能没过虾的为宜。约7成热时放入虾,炸透变红即可捞出。

  3、炸完虾,放入切好的土豆条,炸制金黄,表皮变硬取出控干。

  4、锅中倒入 适量炸过虾的油,放入葱姜蒜,干辣椒爆香锅底。再加入四川辣酱炒匀。

  5、倒入炸过的虾和土豆一起翻炒,放入生抽、糖、盐翻炒均匀。再加入麻辣花生。

  6、最后关火,放入 白芝麻拌匀即可。

  做法五

  材料:

  活虾(1斤2两左右 ) 土豆,冬笋,西芹,大葱 蟹酱,蟹油,味精,鸡精,白糖,干辣椒。

  制作方法:

  把土豆去皮切块 儿,冬笋切块,西芹切条,大葱切段儿,各少许即可,放一边备用。

  把活虾要清洗干净,然后在每一只虾的背上开一刀,以便后期制作入味儿。

  支炒锅,下适量蟹油,然后加入少许干辣椒段儿,翻炒两下,把虾和土豆块、冬笋块、西芹条、大葱段一起放入锅 内,来回翻炒。

  待炒上几番 以后,配料差不多熟了,下蟹酱,然后下少许味精、鸡精、白糖,继续翻炒。

  炒至虾身卷曲,颜色变成橙红色,即虾已断生,即可出锅。

  (七)宫保鸡丁

  1、来历

  说法一

  宫保鸡丁由清朝山东巡抚、四川总督丁宝桢所创,他对烹饪颇有研究,喜欢吃鸡和花生米,并尤其喜好辣味。他在山东为官时曾命家厨改良鲁菜“酱爆鸡丁”为辣炒,后来在四川总督任上的时候将此菜推广开来,创制了一道将鸡丁、红辣椒、花生米下锅爆炒而成的美味佳肴。这道美味本来是丁家的私房菜,但后来尽人皆知,成了人们熟知的宫保鸡丁。所谓“宫保”,其实是丁宝桢的荣誉官衔,丁宝桢治蜀十年,为官刚正不阿,多有建树,于光绪十一年死在任上,清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追赠“太子太保”。“太子太保”是“宫保”之一,于是,为了纪念丁宝桢,他发明的这道菜由此得名“宫保鸡丁”。由于这道菜流传太广,在各地有很多不同的做法,甚至还出现了将鸡丁演变为肉丁的“宫保肉丁”。宫保鸡丁传到西方后,西方人还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了一些改良,使之成为符合西方口味的“西式宫保鸡丁” 。

  说法二

  一日,丁宝桢身着微服带一家仆去山东济南大明湖一带私访。天近中午,已觉腹饥,突然闻到一股子香味从附近一农家院中飘出,于是信步走进院中。只见一中年汉子正在灶房内炒菜。喜爱烹调的丁宫保连忙走上前问汉子炒的是何菜,汉子答道:“爆炒鸡丁”。汉子热情地让丁宝桢品尝一下,丁宝桢毫不客气地尝了一口,味道十分鲜美,连忙又问道:“既为鸡丁,为何却这般鲜嫩?”汉子答道:“此乃取当地笨鸡鸡脯肉切丁,而外薄裹淀粉糊(即是水淀粉),以利于快熟且可防味泄,再配以花生、胡椒,加上白糖、盐、酱油、南酒、葱、姜、蒜等调料,经旺火爆炒而成。成品色泽红亮,鸡丁细嫩,花生米酥脆,咸鲜香辣,佐酒下饭均宜。”丁宝桢抚须点头,找出盘中一花生入口里,细细咂摸,果真是别有滋味。这道菜令丁宝桢回味悠长,走时百般不舍,他记准了地方,回府不久就遣人重金把汉子聘为家厨。每每远客到,必用此道菜为压轴菜招待客人,百吃不厌,世称美味。后来,丁宝桢奉调任四川总督,临行征求汉子意见,汉子感其恩重,遂携家眷一起随丁宝桢进川,进而把爆炒鸡丁带到了四川,他的后人通过把胡椒换成辣椒,做出了川味的宫保鸡丁。丁宝桢去世后不久,宫保鸡丁就被四川当地官员作为贡菜献给皇帝,发展成为御用的名菜之一

  2、做法

  做法一

  所需食材:鸡胸肉300克、花生米50克、葱60克、姜适量、蒜适量

  制作步骤:

  步骤1

  准备食材。鸡胸肉300克、花生米50克、葱60克、姜一小块、蒜适量、花椒十几粒、干辣椒几个、辣椒面少许、食用油适量、蛋清半只、料酒1小勺、玉米淀粉适量、盐1小勺、糖4勺、香醋3勺、酱油2勺、鸡精1小勺、香油几滴。

  步骤2

  将花生放到开水中浸泡十分钟,方便剥皮。

  步骤3

  将鸡胸肉用刀背稍稍拍松,然后切块备用;花生仁去皮;葱切段;干辣椒去籽剪成小段;豆瓣酱剁碎;姜切小片;蒜切末备用

  步骤4

  用蛋清、1勺淀粉、料酒将鸡胸肉抓匀,腌制十几分钟。

  步骤5

  凉锅中放入少许油,然后将花生仁放到锅内。小火炸制花生仁成金黄色捞出晾凉备用。

  步骤6

  用糖、盐、香醋、酱油、鸡精、玉米淀粉调成汁备用。

  步骤7

  将锅烧热,然后倒入适量食用油。接下来再把鸡肉放入锅中,迅速打散。鸡肉变白即可盛出备用。

  步骤8

  锅中留少许底油,先放入花椒和干辣椒小火煸炒出香味,再将豆瓣酱和辣椒面倒入锅中煸炒出红油,接下来将姜片和蒜末放入锅中,煸炒出香味。

  步骤9

  改成大火,将鸡丁倒入锅中,翻炒匀均。

  步骤10

  将葱段放入锅中,翻炒匀均。

  步骤11

  将调好的汁倒入锅中烧开。

  步骤12

  将花生仁倒入锅中。

  步骤13

  翻炒匀均后,淋少许香油,即可出锅。

  做法二

  制作步骤

  步骤1

  鸡腿去骨、去皮后洗净,用刀背拍松鸡肉,切成1.5厘米大小的丁,姜和蒜切片,葱白切成小圈。

  步骤2

  鸡肉丁加入少许黄酒、一点点盐,用手反复抓黏稠,再放入干淀粉抓匀。

  步骤3

  将糖、米醋、料酒、生抽、盐放入容器中调匀,放入葱姜蒜,加入适量水,做成料汁。

  步骤4

  锅烧热,倒入油,待油温7成热时,放入腌好的鸡丁,翻炒至鸡肉变白盛出。

  步骤5

  锅中剩少许油,放入花椒、干辣椒,用中小火炒香后,将料汁里浸泡的葱姜蒜捞出,放入锅中炒10秒,接着把鸡肉倒回锅中,用大火炒30秒,倒入料汁,颜色变油亮时,加入辣椒油,最后放入花生米即可。

  1. 上一章
  2. 章节目录
  3. 下一章

章节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