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皇帝崩殂
A+ A-

  “秦始皇,死了……”

  听闻这个消息的瞬间,吴广先是一阵错愕。

  紧接着,无数复杂的情绪涌上心头,将他吞没。

  秦始皇帝。

  他奋六世之余烈,并吞天下诸侯,结束五百年之乱世。

  他开创皇帝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征百越建灵渠,有秦一代,声威煊赫于四方。

  后人谓之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这般丰功伟绩,让无数后人为之心神震荡,将其奉若神明。

  吴广作为热血男儿,对这样开疆拓土的伟业同样崇拜不已。

  只是当他真的来到这个世界,成为秦始皇统治下的一个普通黔首时,又有了一些新的看法。

  长城之下,尸骸连绵。

  他伯兄的长子就死在北方。

  南方百越,白骨盈野。

  他的兄长吴仲,跟着秦将屠睢南下,一去不复返。

  像吴氏家族这样的情况,整个天下不知有多少。

  建宫殿皇陵,连万里长城,修驰道灵渠……

  接连不止的战争,繁重无休的徭役,在那无数宏伟奇观下,是累累白骨,是成百上千万黔首的牺牲。

  “事有两面性,帝王功业也该分开看待。”

  吴广崇拜秦始皇的丰功伟业,他也认可始皇帝对整个国家和民族所做出的贡献。

  但是,他绝不想做其治下的庶民百姓。

  这样的想法并不是他这个后世灵魂才有,只需看看周围黔首在震惊后的反应就能知道一二。

  “皇帝这一死,咱们今年的租赋还交不交?”

  “我儿前几年跟从姓任的将军去了南边,皇帝死了,他还能不能回来啊?我想我的儿呀。”

  “我听老人说,以前还是楚国的时候,楚王一死,国家就容易出现大乱。如今秦的皇帝死了,这天下该不会又要出乱子了吧。”

  “好好好,暴君终于死了!唉,你们干什么,不要抓……”

  有人麻木,有人彷徨,有人担忧,还有人大笑。

  唯独没有人为皇帝的死感到悲伤。

  或许关中有,老秦人中有。

  但在这原本是楚国故地的陈郡阳夏县,这个只被秦国统治了十多年的地方,没有一个“新秦人”为始皇帝之死落下眼泪。

  秦始皇帝崩殂的消息是从县中传下来的,各乡的乡啬夫满脸严肃,带着乡中吏员一个里一个里的通知。

  “皇帝崩殂,此乃国丧!”

  乡吏让黔首们准备孝服,为始皇帝服丧,这就是所谓的天下缟素。

  同时还下了严令,让黔首们在这段时间里禁止嫁娶、办宴等一系列的欢庆事项,所有一切都要以国丧为重。

  消息传下来的第三天,吴广走在路上,就看到人人披麻戴孝,满目缟素之景。

  他心中暗叹的时候,又见到吴伯从外面走回来,忙上前叫了一声伯兄。

  换做平时,吴伯见到他这个弟弟,多会笑着应上一声。

  可在今天听到吴广这一声喊,吴伯却脸色麻木,敷衍的点了点头,就低着脑袋快步从吴广身边走过,平日里因伤腿而显得蹒跚的步伐,在此时竟流利了许多。

  吴广愕然。

  吴伯这模样看上去像是一点都不想和他说话,难道自己不小心得罪了这个大哥?

  很快,吴广就发现不只吴伯是这样,整个平安里中几乎人人如此。

  乡里乡亲的,大家平日见面,大多会笑着打招呼,站一起聊上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可在今天没有人敢多说话,路上见了面,最多聊上几句就匆匆分开。

  负责风俗教化的章伯,更睁大着眼睛在里中四处巡视,见到有三五个聚在一起的人,就立刻上前呵斥,让他们速速分开。

  吴广心中疑惑,上前向章伯讨教。

  见到是自己平日欣赏的年轻人,章伯很有耐心。

  “吴叔,这几日你要慎言,切记勿要胡乱说话,更不要和人相聚谈论,县中已经下了命令,重申禁民聚语的法令。”

  “禁民聚语。”

  吴广脸色微变。

  他曾向法吏请教过,知道秦法中有一条称作禁民聚语。

  就是不准人相聚在一起聊天,一旦人数多了就要遭受惩罚,若是聊得东西有问题,甚至会株连全族,判以酷刑。

  这条法令是前几年秦始皇焚书时颁下来的,目的是防止那些文化人谈论《诗》《书》之类的经典,以古非今,影响秦国的统治。

  不过因为是一刀切政策,顺带连普通的庶民黔首相聚谈论的权利都给禁止了。

  当时查的很严,可实际上这法令有违人性,再加上天高皇帝远,在关东六国故地执行的并不好。

  这几年下来,除非有人专门向官府告发某人聚集谈论反动话语,否则上面一般是不会管的。

  平日里乡民聚在一起聊天都没人管,怎么突然来了这一出?

  见吴广疑惑,章伯又低声道:“昨日县中有人说什么时日曷丧之类的话,被以妄言罪族刑。还有人在食肆里抱怨这几年徭役重,也被抓了,估摸着会沦为刑徒。”

  吴广立刻明白过来。

  秦始皇统治天下这些年来,徭役和赋税繁重,普通黔首积累了不少怨气,如今趁着皇帝一死,就有人忍耐不住在言语上表达出来。

  官府对此自然不会熟视无睹,肯定要抓起来严惩。

  为了防止有人再乱说话,上面干脆重申禁民聚语令,以严法禁言黔首,这样就解决了乱说话的问题。

  吴广对此不置可否,因为这做法在后面的封建王朝并不少见。

  比如那什么“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就让他记忆犹新。

  秦作为第一个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在皇帝的统治下是没有言论自由的。

  光是思想言论上的罪名就有一大堆,什么以古非今罪、妄言罪、诽谤罪、妖言罪、非所宜言罪、投书罪等等。

  其中秦法至重者,不可以妄言,妄言者无类。

  妄言,就是乱说话,说不利朝廷和皇帝的话。

  无类,就是不分类别,无幸存者,全族男女老少一起抓的族刑。

  在这种酷刑威慑下,当然没人敢再聚在一起说话了,万一不小心说错了什么,那代价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

  吴广明白了今日乡里中格外压抑的原因,暗叹之余,向章伯拱手道:“多谢章伯告诫,我一定谨言慎行,不敢妄言。”

  “嗯,多小心吧。”

  章伯点了点头,又转身往另一边走去。

  隐约间,有苍老的叹息传入吴广耳中。

  吴广看着老者的背影,心头猛的一动。

  对后面朝代的平民来说,君主专制,统治者禁止百姓庶民胡乱说话,违者严惩,似乎是自古以来的事情,纵使反感,也相对有限。

  但现在他吴广所处的时代却不一样。

  在秦之前,很少会有君王去管控万民之口。

  周厉王干过这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然后就被国人暴动推翻,赶出了宗周。

  之后的春秋时代,诸侯乱战,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君王权威不算高,各国大夫、士,甚至普通国人都常常议政君王。对于君主德行更是多有调侃,《诗》中就有不少讥讽各国君主的诗。

  到了战国时代,君主集权有所加强,但思想依旧保持开放,特别是齐鲁之地,稷下学宫中百家门徒聚集,争论雄辩,议论和抨击国政更是家常便饭。

  就是这楚国,受儒学影响和封君盛行的缘故,普通庶民对于楚王的敬畏并不深,议论楚国王室的趣闻常是庶民茶余饭后的谈资。

  在黔首看来,六国在的时候我们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为何你秦人来了,却要连我们怎么说话都要管了?

  或许秦国旧地因为商鞅的关系,秦人在百余年间逐渐适应了思想言论被管制的社会环境。

  但在楚国故地,甚至是除去秦国本土外的天下疆域,生活在上面的六国遗民过惯了思想言论自由的日子,又怎么能在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适应和接受这个极度压抑的社会?

  官府不准黔首说出心中的怨,那黔首的怨就会在心头压着。

  越压越深,越压越深,直到再也压制不住……

  吴广脑海中还回荡着章伯的一声叹息。

  他转头,打量着周围乡人脸上或是压抑,或是不忿的神情。

  心头有了些许明悟。

  1. 上一章
  2. 章节目录
  3. 下一章

章节 X

第1章 阳夏吴叔 第2章 家有寡嫂 第3章 父要子亡 第4章 婚事上门 第5章 无知诡谋 第6章 院中黑狗 第7章 夜有贼人 第8章 月下寻踪 第9章 解衣相搏 第10章 徐氏兄弟 第11章 皇帝崩殂 第12章 管控解除 第13章 扶苏公子 第14章 闭门造车 第15章 吴叔推车 vip 第16章 秦之田租 vip 第17章 乡人上门 vip 第18章 闻名太康 vip 第19章 里中社宰 vip 第20章 公义之名 vip 第21章 二世元年 vip 第22章 壮士毋死 vip 第23章 圣君临朝 vip 第24章 皇帝诏书 vip 第25章 贤主治国 vip 第26章 凛冬将至 vip 第27章 吴广拒婚 vip 第28章 冲突初起 vip 第29章 贼寇当路 vip 第30章 飞矛破敌 vip 第31章 舒氏兄妹 vip 第32章 广之志向 vip 第33章 临别赠礼 vip 第34章 民分二等 vip 第35章 皇帝御驾 vip 第36章 兄友弟恭 vip 第37章 適戍渔阳 vip 第38章 各有谋划 vip 第39章 宿命相逢 vip 第40章 何为英雄 vip 第41章 吴叔爱人 vip 第42章 道逢大雨 vip 第43章 失期当斩 vip 第44章 鱼腹丹书 vip 第45章 拥王之心 vip 第46章 篝火狐鸣 vip 第47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vip 第48章 说明一下吧 vip 第49章 大泽归楚 vip 第50章 欲取蕲县 vip 第51章 邀尉相见 vip 第52章 城池易手 vip 第53章 星火燃烧 vip 第54章 蒸蒸日上 vip 第55章 改变历史 vip 第56章 连取三县 vip 第57章 陈县舒氏 vip 第58章 兵指阳夏 vip 第59章 阳夏之变 vip 第60章 乱作一团 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