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积极的弗兰克尔
A+ A-

  10. 积极的弗兰克尔

  弗兰克尔是一位犹太裔心理学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关押在纳粹集中营里受尽了折磨,遭遇极其悲惨。父母、妻子和兄弟都死于纳粹的魔掌,唯一的亲人是他的妹妹。当时,他本人常常遭受严刑拷打,死亡之门随时都有可能向他打开。

  有一天,他赤身独处于囚室时,忽然之间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日后,他将当时的感受命名为“人类终极的自由”,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就客观环境而言,人们总是受制于人,没有任何自由;可是,自我意识是独立的,总可以自由地决定外界刺激对自己的影响程度。

  弗兰克尔发现,在外界刺激和自己的反应之间,他完全有选择如何做出反应的自由与能力。于是,他靠着各种各样的记忆、想象和期盼,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生活和心灵,他发现这是一种任何人都无法剥夺的自由,甚至在环境如此恶劣的纳粹集中营中也是如此。

  他学会了心理调控,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他的自由的心灵早已超越了纳粹的禁锢,这种精神状态感召了其他的囚犯。他协助狱友在苦难中找到了生活意义,找回了自己的尊严。

  弗兰克尔后来这样写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的工作和使命,他人是无法取代的。不用你询问生命的意义何在,生命正在向你提出质疑,它要求你回答:你存在的意义何在?你只有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才能理直气壮地回答这一问题。”

  在弗兰克尔生命中最痛苦、最危难的时刻,在他的精神行将崩溃的临界点,他依靠自己的顿悟,靠成功的心理调控,不仅挽救了他自己,而且挽救了许多患难与共的生命。

  励志金言:

  其实在生活中,试着面对逆境去顿悟,就会变得很坦然。顿悟在这里面的作用,就像成长的催化剂一样。生活中的风雨,每个人都会遇到,他越用心地去体会,收获就会越多,成长也就会越迅速。

  11. 看自己的星星

  美国有一位女士随丈夫从军,他们驻扎在一个沙漠的陆军基地的铁皮房子里。后来,丈夫奉命到沙漠里去演习,铁皮房子里只留下她孤身一人。当地气温很高,更糟糕的是,因为她与周围的印第安人、墨西哥人连最基本的语言都沟通不了,所以,她整天愁眉不展,简直是度日如年。最后,她没办法再继续忍耐下去了,就给父母写了一封信诉苦,说无论如何也要丢开一切回家。

  信寄出后,她开始了日思夜念的日子,急切地期待着父母的回信。回信终于来了,她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看,结果却大失所望。因为父母在信中只有寥寥数语,既没有安慰她,也没说叫她赶快回去,这与她期待的来信大相径庭。

  父母的回信是这样写的:“两个人在监狱的铁窗往外看,一个看到的是地上的泥土,另一个看到的却是天上的星星。”开始,她看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不得不反复看,反复琢磨。终于,她明白了父母的苦心,原来父母是希望她在逆境中寻找快乐,而不是消极悲观。明白了这些,她觉得自己非常惭愧,她要走出铁皮房子,去看属于自己的星星。

  她开始改变了。于是,她主动地和周围那些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交朋友。结果,让她惊喜万分的是她发现当地的人们都十分友好、热情。然后,她又开始研究沙漠里的仙人掌,她一边研究,一边做详细的观察笔记。这次,惊喜再次出现了,她惊奇地发现那些仙人掌千姿百态,令人沉醉着迷。她开始欣赏沙漠的落日,感受沙漠里的海市蜃楼,她觉得外面的温度也不高了。终于,她变得快乐了,同时,她也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每天她都仿佛沐浴在春光里。

  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沙漠还是原来的沙漠,铁皮房还是那个铁皮房,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也都没有改变,气温还是那么高……原因只要一个,她的内心发生了改变。过去她习惯地置身于所谓的逆境中,而现在,她却习惯地寻找着快乐。

  后来,一本叫《快乐的城堡》的书出版了,这本书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而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她,书的内容源于她跟随丈夫沙漠从军的那段亲身经历。

  励志金言:

  同样的逆境在不同的人物和不同的心境下,往往就会得到截然相反的结论,关键是如何看待它。聪明的人总是善于从痛苦中找到快乐的影子。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说:“人生是一串由无数烦恼组成的念珠,乐观的人是微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在今天看来,这句话也是非常有道理的。

  12. 奥运冠军的成长

  1983年出生的杨文军是中国皮划艇项目的后起之秀,曾夺得釜山亚运会男子双人划艇500米和1000米的冠军。与名将孟关良合作后,成绩更是一路飞进,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夺得男子双人划艇500米金牌,这是中国选手在皮划艇项目上夺得的首枚奥运会金牌。

  在每个人的眼中,杨文军都是一个内向、坚强、永不服输的铮铮男儿,可是在母亲眼中,他却是一个“眼泪很便宜”的农家乖男孩。

  杨文军所在的阳泗村在江西丰城小有名气,全村67户人家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外地做生意,人们的生活水平相对较高,被誉为“丰城的小温州”。可是,杨文军家中却没有一丝富裕的景象。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老屋,昏暗的灯光下,有的只是简陋的家具,唯一的一台彩电还是女儿出嫁后买来孝敬父母的,还是为了让父母能够在家看到奥运会直播节目。

  对于杨文军来说,贫困带给他的不是负担,更不是放弃自己的梦想,他的意志因此变得更加坚韧。当他还在学校体育集训队时,强运动量对于一个还处在身体发育的少年来说,无疑需要增强营养,可是,杨文军的父母要负担两个孩子学习生活,还要赡养老人,根本没钱再为他增加营养,杨文军曾一度身体消瘦、脸色苍白。

  对于杨文军的成长,他的母亲说:“没有看着儿子成长,没能陪在儿子身边,这一直是我对儿子的愧疚。”说完,她缓缓擦拭眼角的泪水。

  早在杨文军还在读初中时,他的父母就双双前往外地打工,甚至过年都没有回家过一趟。杨文军和妹妹都是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

  杨文军的母亲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可是,她却没有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多少个身处异地的夜晚,对儿子的思念和愧疚之情让她的枕巾被泪水一次次浸湿。让她欣慰的是,儿子在逆境中变得更加坚韧,不再像年幼时那样轻易落泪,终于登上了奥运会冠军的领奖台。

  励志金言:

  一个人要在逆境中有安慰和希望,只要能抓住这种希望,并把它当作一种动力,他就能够变得坚韧,就能在逆境中崛起。要在逆境中学会自处,锻炼自己的意志,就能够在逆境中奋起。

  13. 犹太女教授

  爱米·诺德生长在犹太籍数学教授的家庭里,从小就喜欢数学。1903年,21岁的诺德考进哥廷根大学,在那里,她听了克莱因、希尔伯特和闽可夫斯基等人的课,与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学生时代就发表了几篇高质量的论文,25岁便成了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女数学博士。

  诺德在微分不等式、环和理想子群等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由于当时妇女地位低下,她连讲师都评不上,在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强烈支持下,诺德才由希尔伯特的“私人讲师”成为哥廷根大学第一名女讲师。接下来,由于她科研成果显著,又是在希尔伯特的推荐下,取得了“编外副教授”的资格,虽然她比起很多“教授”更有实力。

  1933年,希特勒驱逐犹太人,诺德主持的讲座不得不停止,她微薄的薪金也被取消了,她被迫离开哥廷根大学,去了美国工作。1934年9月,鉴于她在数学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美国设立了以诺德命名的博士后奖学金。爱因斯坦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说:“根据现在的权威数学家们的判断,诺德女士是自妇女受高等教育以来最重要的富于创造性数学天才。”

  励志金言:

  一块朴拙的顽石,只有经过了无情的雕琢,才会成为完美的艺术品;一切美好的东西是不会自然地展现在一个人的面前,那伤痕累累的心理感受,恰恰是生活给予他的馈赠;只有不放弃自己的追求,心理上的每一道创伤留下的疤痕都会成为成长中留下的珍贵记忆。

  14. 欧拉的成长

  乔治·欧拉是美国著名的化学家。1928年,他出生于匈牙利。1957年,他移民至美国,在一家化工公司任职高级研究助理,一直到1964年。

  自20世纪60年代起,欧拉就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报告,在碳化化学方面的成就尤其卓著。他还改良了内燃机,辛烷增加了燃料而不必进一步造成污染。后来,由于他发现了碳氢化合物的某些性质,并于1994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乔治·欧拉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消息在匈牙利、美国都引起了轰动。随即,赞扬、鲜花、掌声包围了他。然而,他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激动,他平静地说:“我有今天的成果,一点也不奇怪。我的成功是建立在许多次失败的基础上的。”在欧拉自信的口吻中,也流露出了成功的艰辛。欧拉获得了成功,因为他战胜了失败。关于这,还有一个小故事。

  欧拉上小学一年级时,就是班上最聪明的孩子,每次考试都得第一名,简直就是一个常胜将军。第二年,父亲送给他一台最新式游戏机作为生日礼物。小欧拉一下就迷上了玩游戏机,他感觉痛快极了!于是,每天一放学,他就躲在房里玩游戏机,直到累得眼睛睁不开了,才上床睡觉。第二天,他总是拿一个面包就匆忙去上课,碰上要检查家庭作业时,他就顺手抄一份交上去。这样,半个学期过去了。

  期中考试前,老师叮嘱同学们要好好复习,这次考试很难。小欧拉却不当它是一回事,回家照常玩自己的游戏机。考试的成绩公布了,小欧拉从第一名落到了第二十五名。这对欧拉来说,无疑是个晴天霹雳。一整天,他一个字也没听进去,脑海里不断地浮现老师不屑的神情,同学嘲笑的眼神,父母惊讶和失望的表情……

  放学回家,小欧拉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什么也不做,只是呆呆地坐着。母亲来过好几次了,叫他下楼吃饭,他也不答应。他不敢开门,不知该如何面对父母。

  “欧拉,孩子,你有什么事吗?把门开了,我有话要跟你说。”父亲在门口敲门。父亲是欧拉崇拜的偶像,他不敢违抗父亲的命令,而且,父母终究是会知道的。小欧拉终于站起身,把门打开。

  “孩子,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告诉爸爸,让我来帮你出出主意,好吗?”父亲温和地问。“爸爸,我……”欧拉感觉好像喉咙口哽着一块骨头,话到嘴边又说不出来。“说吧,孩子。我在听着呢。”父亲鼓励他说。

  “爸爸,我期中考试只得了第二十五名。”欧拉鼓起勇气说了出来。

  父亲的眼中掠过一丝惊讶的神色,但马上就消失了。过了一会儿,他说:“孩子,你过来。我给你讲一个华盛顿的故事吧!”欧拉点了点头。

  “华盛顿是一名优秀的军事家,他带领的队伍作战十分勇敢。可是有一次,华盛顿在一个重要的战役中失败了,而且损失惨重,几乎是全军覆灭。华盛顿十分的灰心,他觉得自己被彻底打败了。在归途中,华盛顿在一个破房子里躲雨。无意间,华盛顿发现墙角有一只蜘蛛。风一次次地把它织的网吹破了,可它毫不气馁,坚持织网,最后终于织成了。华盛顿从中得到了启示,回去后东山再起,终于一举打败了敌人。”

  听着父亲讲故事,小欧拉心里若有所思。接着,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失败了不要紧,重要的是要战胜失败。只要你吸取教训,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你一定会成功的。”

  小欧拉用力地点点头,他明白他今后该怎么做。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从今以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不把成绩赶上去,我绝不再玩游戏机。果然,小欧拉以后发奋图强。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背单词,读课文;听课聚精会神;回家后做作业一丝不苟。期末考试了,欧拉又得了第一名。欧拉的进步让所有的人大吃一惊,只有欧拉和父亲明白其中的原因。

  小欧拉慢慢地长大了,他始终都记住父亲给他讲的故事。他时刻告诫自己: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世界上没有人能打垮你,只有自己才能打倒自己。

  后来,欧拉从事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研究碳水化合物的一些性质的过程中,欧拉遇到了许多困难。有时实验失败了,还遭到别人的嘲笑;但欧拉始终都没有放弃。他凭着一种对成功的渴望和对科学的执著追求,一直坚持研究,终于取得了成功。

  励志金言:

  欧拉成功了,但他的巨大成就不是偶然的,是他不断战胜失败,不断探索的结果。可以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战胜失败的强者。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说:“世人何尝知道:在那些通过科学研究工作者头脑里的思想和理论当中,有多少被他自己严格的批判、非难的考察,而默默地隐蔽地扼杀了。就是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他们得以实现的建议、希望、愿望以及初步的结论,也达不到十分之一。”也就是说,世界上一些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他们成功与失败的比率是1∶10。当然,一般人与这个比率比,要低很多。所以说,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能否经受住错误和失败的严峻考验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15. 从演员到总统

  美国前总统里根成功的一生非常富有戏剧性,而这正是他自我超越的卓越表现。

  1933年,22岁的里根就开始从事体育节目播音员的工作。在之后的5年中,他的播音事业蒸蒸日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是,里根对此却并不满足。

  1937 年,里根经人推荐,在华纳电影公司的影片《空中的爱情》中扮演了一位感情丰富而幽默的播音员。从此,里根踏上了演艺生涯。

  在演艺生涯中,里根一共拍摄了64部影片。在1941年的“最有希望演员”的评选中,里根成为5位“明日巨星”中的一位。

  1942年,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里根依然投身于其中。1947年,里根成为好莱坞工会主席。1964年,美国“联艺”电影公司拍摄名为《最好的男人》的影片,片中主角是一名总统。里根应征主角试镜时,电影公司的主管却将他淘汰了。主管预言说:“里根不具备一名总统应有的相貌。”对于政治,里根从来没有接触过,当然也没有什么经验。但是,这并不妨碍他走上政坛的决心。

  1964年,里根拍摄了生平最后一部影片《杀戮者》,从此正式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966年11月,里根竞选州长成功。1971年,里根连任州长。

  1980年11月,69 岁的里根当选美国第40任总统,实现了从平民到总统的梦想。1984 年11月,里根连任总统。在多年的政治舞台上,里根为美国做了许多事情,成为美国人民心目中优秀的总统,而他的人生也十分充实而多彩……

  励志金言:

  一个人不要满足于现状,只有不断突破自我,追求卓越,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成功的人。一个人在不断增强自己的力量、不断提升自己的时候,他对自己要求的标准也会越来越高,这是人类精神的永恒本性。正是这种超越自我,追求完美的进取精神缔造了光辉灿烂的人类文明。

  16. 抠字的大师

  拿破仑·希尔年轻的时候非常淘气,但是,他却有一个当作家的梦想。拿破仑·希尔知道,要实现这个梦想,自己就必须精通遣词造句,因为字词是作家的工具。但小时候由于他家里很穷,所以没能接受完整的教育。当时,就有“善意的朋友”告诉他,说他的梦想“不可能”实现。

  年轻的希尔并不相信这些人的话,他买了一本最好的、最完全的、最漂亮的字典,这本字典里面有他所需要的所有的字,他的目标是完全了解和掌握这些字。随后,他做了一件令人惊讶的事,他用小剪刀把 “不可能(impossible)”这个单词从字典上剪了下来,然后丢掉,于是他就有了一本没有“不可能”的字典。以后,他把他的整个事业都建立在这个前提上,那就是对一个要成长,而且要成长得超过别人的人来说,没有任何事情是不可能的。

  拿破仑·希尔就是这样不断激励自己,天下没有不可能的事。后来,他成为美国商政两界的著名导师,被当时的罗斯福总统誉为“百万富翁的铸造者”。他的著作《人人都能成功》也成为世界超级畅销书。

  励志金言:

  当然,这里并不是建议你也把“不可能”三个字从字典里剪掉,需要做的只是把“不可能”的观念从自己的大脑中除掉。让“不可能”的意识从自己的意识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可能”,是积极主动。

  17. 主动的中国女孩

  微软公司有一位小巧玲珑、年轻活泼的女孩,她是微软最资深的华人经理之一。微软全球前副总裁李开复说:“如果你是第一次看到她时,一定会感到惊讶。但是,如果你跟她的交谈超过一分钟,你对她的想法就会改变。因为她讲的每一句话都流露出自信、积极和乐观的精神,卓越的领导力以及严谨的逻辑和思维。”

  父母想要让孩子挑战“不可能”,就一定要让他学会主动,而这个微软女孩就是的最好的榜样。

  她18岁从中国移民到美国。到美国6个月后,为了上大学,就参加了SAT(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的缩写,是美国高中生进入美国大学所必须参加的考试,也是世界各国高中生申请进入美国大学本科学习能否被录取及能否得到奖学金的重要参考)考试。那时虽然她的英语口语已经不错,但是文法、词汇和作文还不行。她的数学考了780分(接近满分800分),但是英语却只考了280分。要知道英语就算交白卷也有200分。你可以想象280分是个多么糟糕的分数。但是她依然自信地申请了加州大学的电机工程系。

  由于她的英语分数太低,她的申请表很可能没被仔细阅读就直接被拒绝了。但是她不服输,她深信如果自己被录取,她将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工程师。于是,她决定“上诉”。

  她直接写了一封信给加州大学的校长。在信里,她做了自我介绍,自豪地描述了自己在理工方面的成就,解释了英语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自己刚到美国6个月,时间比较短。她还特别强调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刻苦精神。最后,她说:“校长女士,如果您录取我,我保证会成为贵校的骄傲。”

  两天后,校长约见了她。她和校长面谈时,校长意识到她的英语进步得很快。她也向校长当面保证她的英语会学得和美国同学一样好。一星期后,加州大学收回成命,决定录取这位女孩。

  励志金言:

  主动的力量是巨大的。因为主动会给自己增加机会,主动会锻炼自己,主动会让自己实现价值。

  18. 华人首富的人生历程

  李嘉诚是香港首富,1928年7月19日出生于广东潮州。因为父亲去世早,14岁的李嘉诚被迫辍学,担负起了家庭的重担。最初,他在舅父的钟表公司做学徒,后来又做推销员,在生活的磨砺下渐渐成熟起来。

  1950年,他筹集了5万港币创办了长江塑胶厂生产塑料花,很快就打开了市场,被誉为“塑胶花大王”。20世纪60年代,他转向投资房地产业,凭借出色的经营,他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香港最大的地产商和物业拥有者。他所经营的房地产、金融、酒店、石油和电力等产业遍及世界五大洲。

  李嘉诚的童年很辛酸。1939年6月,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开始践踏李嘉诚所在的那片宁静的土地。整日整夜,日本的飞机对潮州狂轰滥炸,宁和美丽的潮州城变成了一片废墟。李嘉诚一家冒着生命危险,躲着不时而来的流弹,爬过一道道封锁线,步行十几天,一路风餐露宿,历尽千辛万苦,辗转到了香港。一家人寄居在舅父庄静庵的家里。

  祸不单行,这时候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因劳累过度不幸染上肺病。李嘉诚作为长子,一边照顾父亲,一边拼命地温习功课。他知道父亲是累病的,所以,他希望通过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让生病的父亲能获得精神上的一点慰藉。

  为给父亲治病,李嘉诚一家生活得相当清贫。两顿稀饭,再加上母亲在集贸市场收集的菜叶子就是全家一天的“美食”。家人唯一的希望都寄托在李嘉诚的父亲身上,希望他能尽快养好病,让全家能度过难关。遗憾的是,父亲没能熬过那年冬天,还是撒手归西了。14岁的李嘉诚不得不眼含热泪,无奈地结束学业,离开了心爱的学校,用稚嫩的肩膀,毅然挑起赡养慈母、抚育弟弟妹妹的重担。

  开始,李嘉诚在舅父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学徒,每天他总是一个到达公司和最后一个离开公司。辛苦而困难的3年过去了,当年那个少年已经长成结实、英气十足的小伙子了。

  17岁的李嘉诚离开舅父的公司,到一家五金制造厂以及塑胶带制造公司当推销员,开始了香港人称之为“行街仔”的推销生涯。推销是一项非常复杂难以学会的工作,但他酷爱读书,善于从书中学知识。每天下班后,他就去买一些旧书来自学,学完的旧书再拿到旧书店去卖,再用卖掉的钱买“新”的旧书。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节省了很多钱。

  最初,李嘉诚向客户推销产品之前,心情总是非常紧张。于是,他就在出门前或在路上把要说的话想好,反复练习,从而成功地克服了紧张的心理。慢慢地,他发现自己不仅推销有术,而且还大有潜力。很快,李嘉诚成了全公司的佼佼者。由于出色的推销成绩,他18岁就做了部门经理,两年后又被提升为这家塑胶带制造公司的总经理。

  走南闯北的推销生涯,不仅让李嘉诚初步形成了商业头脑,丰富了商业知识,而且也使他结识了很多好朋友,学会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知识。同时,在推销过程中,他也学会了宽厚待人、诚实处世的做人哲学,为他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励志金言:

  李嘉诚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除了年幼时父母对他的正确教育外,也与童年和少年时代极端的贫困有很大的关系。这个时代建立了他的志向,培养了他的素质,开阔了他的视野,开启了他的智慧,锻炼了他的意志……他自己也这样说:“如果没有年少时那难以忘怀的贫困时光,恐怕不会有今之李嘉诚。”

  19. 惊世骇俗的言论

  在美国耶鲁大学300周年校庆之际,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甲骨文”的行政总裁、世界第四富豪艾里森应邀出席典礼。

  艾里森当着耶鲁大学校长、老师、校友和毕业生的面,说出一番惊世骇俗的言论。他说:“所有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名校的师生都自以为是成功者,其实你们全都是失败者,因为你们以在有过比尔·盖茨等优秀学生的大学读书为荣,但比尔·盖茨却并不以在哈佛读过书为荣。”这番话让全场的听众目瞪口呆。

  到今天为止,像哈佛、耶鲁这样的名校从来都是令几乎所有人敬畏和神往的,艾里森居然敢把那些骄傲的名校师生称为“失败者”,未免也太狂了点儿吧!

  到这里并没有结束,艾里森接着说:“众多最优秀的人才非但不以哈佛、耶鲁为荣,而且常常坚决地舍弃那种荣耀。世界第一富比尔·盖茨,中途从哈佛退学;世界第二富保尔·艾伦,根本就没上过大学;世界第四富,就是我艾里森,被耶鲁大学开除;世界第八富戴尔,只读过一年大学;微软总裁斯蒂夫·鲍尔默在财富榜上大概排在十名开外,他与比尔·盖茨是同学,为什么成就差一些呢?因为他是在读了一年研究生后才恋恋不舍地退学的……”

  艾里森接着“安慰”那些自尊心受到一点伤害的耶鲁毕业生,他说:“不过在座的各位也不要太难过,你们还是很有希望的,你们的希望就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学习,终于赢得了为我们这些人(退学者、未读大学者和被开除者)打工的机会。”

  励志金言:

  艾里森的话可能有些偏激,但并不是全无道理。其实,几乎所有的人,包括我们自己,经常会有一种强烈的身份荣耀感。比如,以出生在一个良好背景的家庭为荣,以毕业于一所著名的大学为荣,以有机会进入一家跨国公司工作为荣,等等。

  20. 地震中的父子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一带的8.2级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7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笑的漂亮的3层教学校已经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难过了好大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左后角处,他疾步走到那里,开始动手。

  在他清理挖掘时,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挖着。救火队长挡住了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起火爆炸,请你离开。”

  ???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的?”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难以控制自己,可这样不但不利于你自己,对他人也有危险,马上回家去吧。”但这位父亲仍旧反复不断地问警察是不是来帮助他的。人们都认为他精神失常了,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

  ??? 这位父亲自己清楚,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到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在确认是父亲后,儿子说:“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孩子继续说:“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

  ????很多人赶紧上前帮忙。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了出来。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励志金言:

  在遭遇到巨大的灾难时,仍旧信心百倍,有着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念。恩格斯说:“勇敢和必胜的信念常使战斗得以胜利结束。”心存坚定的信念,就等于在人生征途中放置了一颗明珠,既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也能在黑夜里闪闪发光。

  1. 上一章
  2. 章节目录
  3. 下一章

章节 X